-
演化后期的恒星丢失物质
演化后期的恒星丢失物质 太阳在主序阶段只损失了很少的物质,而演化后期的恒星会损失更多的物质。很多红巨星的表面都有气体流到宇宙中去。对于它的机制我们至今还不很清楚,即便是太阳风的严格理论至今也还没有。不过我们可以测量流出物质的速度,并估算恒星的物质损失。这样可以知道有些恒星的物质损失率比太阳大 1000 万倍。在很多情况下恒星的物质损失十分严重,致使恒星在 1 亿年时间能够将总质量的相当部分…- 12.6k
- 300
-
中微子致冷,壳层源的闪跃
中微子致冷,壳层源的闪跃 如果恒星中心的密度和温度都足够高的话,那么当一个光子和一个电子碰撞时,就可能产生两个新的基本粒子(图 7-1)。其中之一是我们已知的中微子,而另一个则是中微子的近亲,叫做反中微子,它的性质和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相似,特别是它也能毫无阻挡地穿过恒星物质而到达外部。恒星不仅对于中微子,而且对于反中微子也是透明的。当中微子-反中微子成对诞生时,它们父母的能量,也就是电子和光…- 11.9k
- 281
-
热瓦金对旧概念的新研究
热瓦金对旧概念的新研究 直到 50 年代初人们才比较彻底地研究了恒星物质的透明性质。人们知道了爱丁顿的概念在恒星较深的内部是正确的,但在恒星的外层内情况恰好相反,这里可能出现物质在压缩时变得相当不透明。这种情况发生在恒星的表面温度大约正好为 5300 度左右时。1953 年热瓦金在一篇很普通,并且长时间没有被人注意的文章中指出,在一颗造父变星内,外层物质的透明性质正好能克服恒星中其余部分的…- 11.7k
- 330
-
演化程与星团的赫罗图
演化程与星团的赫罗图 今天,还不太清楚恒星以后会怎样演化。但我们已经可以用上面叙述的这段演化过程和观测进行比较,以检验计算机得到的关于恒星内部的演化过程是否与观测到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以前曾经说过,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不能直接对恒星的性质,如它的光度和表面温度,在时间上连续地、一个接一个地观测,以证明它在赫罗图中是否真正沿理论演化程由主序移动到红巨星区域。所以只能用间接和观测进行比较的办法来检验…- 10.8k
- 257
-
一颗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演化史
一颗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演化史 为什么正好选 7 个太阳质量?我们选择这颗星来进行计算的原因是希望它在演化的后期有一定把握经过所谓造父变星演化阶段,并具有这类变星的全部性质。而在这以前没有人能看到一颗普通的主序星怎样在演化过程中变成造父变星的。现在有了强有力的亨耶方法,就有希望达到这个目的。果然,这颗恒星在演化过程中甚至多次地经过了造父变星阶段。关于这点我还要再提到,但现在我想先按顺序…- 13.5k
- 340
-
路易斯·亨耶和亨耶方法
路易斯·亨耶和亨耶方法 从 1955 年霍伊尔和史瓦西发表文章以后,和太阳质量差不多的,类似太阳恒星的演化理论就停顿下来了。在红巨星区域,模型的中心温度为 1 亿度,这时应该开始氦的聚变反应,但是一旦这种新的核反应在模型中发生时,计算方法就宣告失效。人们已经知道,在这类恒星中氦燃烧会进行得很激烈、很快。例如 1952 年利昂·梅斯特尔(Leon Mestel)曾在剑桥大学所做的博士论文中就指出了这…- 16.3k
- 371
-
星团——恒星的“年级”
星团——恒星的“年级” 我们发现有些恒星有成群的现象,它们在天空中挤在一起形成星团。有的星团早在古代就已为人知道,例如希腊和罗马的诗人就提到七姊妹星,即昴星团(图 2-5)。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它们中最亮的六颗星。实际上还有很多暗星,已肯定的就有 120 颗星属于这个星团,很可能这个星团有数百颗星。所有昴星团的星都挤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光线从星团的一端到另一端需要 30 年。试想以太阳为中心直…- 14.1k
- 341
-
美极了!宇宙中十大最美星云,你最喜欢哪个
导语:宇宙作为一种天体自然科学,广义来说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人类一直都在不断探索希望可以解开。宇宙是由一切天体组成的,你们知道宇宙中有哪些美丽的星云吗?接下来探秘志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了以下宇宙中最美星云,排名不分先后,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17.2k
- 355
-
日本研究发现宇宙射线源于超新星爆炸残骸
日本研究发现宇宙射线源于超新星爆炸残骸 日本名古屋大学福井康雄教授等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从宇宙飞来的宇宙射线源于超新星爆发的残骸。 据《日本经济新闻》24日报道,研究人员通过名古屋大学设置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电波望远镜“南天”观测天蝎星座附近的超新星残骸时,发现包裹残骸的由氢分子构成的分子云正在产生大量伽马射线。这种伽马射线是宇宙射线的一种,一般认为由高速质子与分子云相撞产生。研究人员由此认为,这种现…- 11.5k
- 283
-
由分子云坍缩为恒星的古老假说还能信吗?
目前天文学中有关恒星演化的理论主要是以推测为主的假说,认为恒星的演化开始于巨分子云。他们推测巨分子云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数百万个原子[1],其实我们平常放飞的氢气球中的气体密度就有大约每立方厘米1019个分子,比他们所说的巨分子云的分子密度还大十万亿倍,这种分子云中的分子密度甚至比我们发射的人造空间站附近的气体还稀薄。这么稀薄的氢气云能靠自身的引力吸引凝聚,最后“坍缩”为恒星,这种假说可信吗?- 127.8k
- 3.1k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