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示太阳的秘密:磁结构如何驱动日冕旋转
(奇点天文dprenvip.com)据中国科学院张楠楠:太阳自转是太阳的一个基本特征,其重要性仅次于大约11年的施瓦贝周期。太阳大气的能量和物质来源于太阳内部,并驱动太阳大气由内向外旋转。 揭示太阳的秘密:磁结构如何驱动日冕旋转 考虑所有太阳光谱辐射的旋转周期的时间变化。信用:项南斌 首次揭示了在太阳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磁结构对日冕大气旋转的时间变化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在太阳活动高峰期,日冕等…- 44.3k
- 162
-
中国科学家得到了Ia型超新星的首个完整光谱
中国科学家得到了Ia型超新星的首个完整光谱 Ia型超新星可被看做是宇宙空间距离的刻度(所谓的标准烛光),就是借助它们,我们才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然而,Ia型超新星原型天体的性质和爆炸机制仍是一个谜团。 由中科院南美天文学中心(CAS-SACA)/中智天文学联合中心(CCJCA)的Wang Lingzhi博士领导的国际团队分析了Ia型超新星SN 2017cbv的观测数据,获得了最完整的光曲线和特征…- 45.9k
- 371
-
TESS:寻觅万千行星
对于系外行星的搜索来说,NASA在2009年发射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可谓居功甚伟。9年来,它以上千颗被确认的系外行星外加更多的候选体,彻底革新了我们对异星世界的认识;更不要提的是它还发现了第一颗地球级行星、第一批位于宜居带内的超级地球,估算出了拥有宜居带类地行星的类太阳恒星比例,甚至记下了超新星的极早期光学激波突破以及爆发期间的完整光变行为。但是虽然开普勒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在2013年之后更是巧妙…- 123.9k
- 1.4k
-
极紫外探测器:管中窥探宇宙
专门进行紫外波段的天文卫星数量不算太多,但也还是有过轨道天文台(OAO)2号与3号、国际紫外探测器(IUE)、星系演化探测器(GALEX)等若干成功的例子。这些卫星的研究目标是宇宙中最炽热活跃的天体,它们的辐射能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紫外光的形式释放出的。不过最极端的极紫外波段却是个例外。由于星际介质对极紫外辐射普遍不透明,印象里没有哪颗卫星专事此方面的研究,就算是空间极紫外仪器,也都是以太阳(至少是太…- 122k
- 1.3k
-
SOHO:守望太阳20年
中微子振荡是当前粒子物理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设在美国南达科他州霍姆斯塔克(Homestake)金矿井下的四氯化碳中微子探测器开始测量太阳中微子,并发现中微子实际流量只有理论值的三成左右,由此对太阳(以及所有恒星)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严峻挑战。因为这些中微子据信是起源于太阳发生核聚变反应的中心区域的,而中微子流量与产能速率直接相关。观测上如此显著的中微子亏缺只能源自两种可能性——…- 110k
- 1.3k
-
CALISTO:远红外空间望远镜的设想
由于大气中的水蒸汽会吸收来自天体的红外辐射,相当一部分重要的红外观测都是在太空中进行的。当前仍旧在工作中的斯皮策空间望远镜以及若干年后即将升空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都是红外空间天文观测的翘楚,它们的开发背景也正是为了回避大气的吸收。不过这些已有或即将入役的仪器重点大抵是中近红外观测,在波长大于25微米的远红外波段,它们的性能就要下降很多了。但是为了全面研究宇宙的演化和产星历史,远红外波段又是不得…- 123.1k
- 1.3k
-
月基天文观测的早期尝试
自从20世纪60年代人类发射的探测器第一次造访月球以来,月面作为天文台选址就正式成为了讨论的话题。由于远离大气的干扰,在这里架设天文观测设备的可能性是非常吸引人的。早年曾有过多架探测器尝试过月基天文观测,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前苏联在1970年11月发射的月球车1号搭乘月球17号探测器抵达月面,成为最早的月球车兼最早的行星际探测车,同时它也是月基天文观测的先驱者。它所携带的天文仪器是一台名为伦琴…- 125.8k
- 1.4k
-
费米LAT数据处理初体验·入门篇
费米伽玛射线望远镜的官方数据处理软件叫做Fermi Science Tools,最近得到机会尝了一下鲜,算是把LAT数据处理的整个过程摸索了一遍,于是将主要步骤和心得总结备考。由于内容较多,这次先介绍基本的数据处理步骤,至于比较麻烦的光谱分析则留给后文解决。其实跟HEAsoft比起来,Fermi Science Tools的整人程度要差得远,首先安装上就要简单快捷许多。先从这里下载当前的版本,解压…- 116.3k
- 1.2k
-
SOHO太阳观测平台的仪器
位于日地之间第一拉格朗日点的太阳和日球层探测器(SOHO)主要用于研究关于太阳的3个重大问题:日冕为什么存在,它的加热机制是什么?太阳风又是如何被加速的?太阳内部是什么样的?至今SOHO已工作8年多,期间连续监测太阳的活动状况,包括最近的太阳活动高峰期。它一共搭载有12架探测仪器,用于不同领域的研究。下面以这3个问题为线索,对这些仪器作一些简要介绍,并附有各仪器的徽标。详细内容可以访问SOHO的官…- 116.6k
- 1.3k
-
现代天文仪器之三:切伦科夫望远镜
首先道个歉,把切伦科夫望远镜放在此系列的第三篇当属我的失误。原本打算按波长逐一排列,前番的《编码掩模成像》和《掠射望远镜》分别介绍的是软伽玛射线和X射线的成象观测。但是能量更高(TeV级)的伽玛光子的数目实在稀少,用卫星探测无论在成本还是在时间上都相当不划算,地基切伦科夫望远镜正是能在此波段上弥补空间观测不足的设施。不过先前既然已经写好两篇,为省事起见干脆就不再重新整理了,将错就错吧。</&…- 120.7k
- 1.3k
-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哈勃的继任者
26年来,哈勃空间望远镜持续不断地采集着天体的影像和数据,将近至月球,远至宇宙创生初年的星系不受大气干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为天文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这架1990年发射的望远镜现在已经是严重超期服役了,就算它还可以撑到下一个十年以至更久之后,其上的仪器也会不可避免地老化和落伍。好在2018年,哈勃的继任者——由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与加拿大宇航局(CSA)联手打造…- 125.6k
- 1.4k
-
现代天文仪器之二:掠射望远镜
前面《编码掩模成像》一文已经提到过,对中低能量的X射线光子,还是可以做到聚焦成像的。不过因为一般入射到普通物质上的X射线光子要么会直接通过,要么被大量吸收,所以成像不能使用传统的折射或反射方式,目前一般是采用掠射装置作为望远镜系统主体。</>进入掠射系统成像的X射线光子入射角很小,接近与掠射镜面平行,某种意义上这与掠射到墙壁上的子弹会反弹类似。也就是说,与光学望远镜的镜面几乎与入射光垂…- 113.4k
- 1.3k
-
日本的小行星考古学家
Beth Ellen Clark & Kelli B. Grant 译自Sky & Telescope, Vol. 109, No. 6 (2005)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日本的Hayabusa将是首架试图将一小块小行星物质送回地球的探测器。</>一小群来自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谨慎地走向一间超净室,这里放着一个正待开启的样品回收罐。他们从头到脚都穿着消过毒的白色防护服,紧张地…- 112.8k
- 1.2k
-
SOLAR-B:探秘太阳磁场
专为太阳磁场研究设计制造的空间望远镜——SOLAR-B卫星将于近日发射。SOLAR-B搭载了可见光、极紫外和X射线观测设备,旨在连续监测太阳磁场强度、方向和速度场,进而协助人们了解太阳磁场的变化、耀斑爆发和空间天气。</>SOLAR-B卫星由日本、美国和英国联合研制,主体部分以及卫星的发射和运转由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本部(JAXA)负责。这是该机构建造的第3颗太阳物理卫星(之前的两颗是19…- 110k
- 1.3k
-
国际空间站上的空间天文学
作为史上最大的太空实验室,国际空间站承担着数以百计的多学科实验任务,从生命科学到对地观测,从材料生长到基础物理,从文化适应再到公众教育,内容无所不包。在这其中,十余项空间天文或太空物理项目也充分利用着这处大型轨道平台求索宇宙。在这里,这些主要安装在欧、美、日等国实验舱外部的仪器远离地球大气层,还可以全天候工作。多年以来,它们已经帮助我们认识了太多先前不为人知的现象,而一些新的计划也将陆续上马。这里…- 126.8k
- 1.4k
-
Those Unsung Heroes in GRB Observations:空间卫星篇
接过帮组里整理GCN公告的任务已经有大半年了,期间陆陆续续与大量的观测数据打交道。关于伽玛射线暴观测史上的诸多里程碑式卫星自然是不必多讲,本站也早有相关文章;不过对于那些名气没有那么响的家伙,介绍却是不多,于是在这里总结一番,也算是方便今后自己的工作。本文先说说相关的空间任务,用于后续监测的地面望远镜则留给他文。</>牵扯到伽玛暴的空间探测器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不过伽玛暴之于它们多…- 124.7k
- 1.4k
-
NASA其他的空间望远镜
译自Sky & Telescope, Vol. 111, No. 1 (2006)这四颗卫星正在记录着新生的太阳系、旋转的中子星以及自大爆炸以来最猛烈的爆发。</>在它极为成功的十五年工作中,哈勃空间望远镜实际上在现代天文学的所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同样取得突破的是它的建造者,也就是NASA和欧洲空间局,通过与公众分享哈勃精彩的照片和激动人心的发现,他们创立了一套新的标准。但就算…- 121.9k
- 1.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