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与哲学]道德与星空——哲学家康德和他的一段名言
(选自天文爱好者1996年第六期。作者苏宜)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个就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在他64岁时(1788年)发表的著作《实践理性批判》结论中的一段话。 岁月流逝已经两百多年,当我们今天诵读品味这句格言的时候,那深刻的人生哲理依旧会在每…- 54.1k
- 27
- 5.2m
-
[天文人物]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
(选自天文爱好者1996年第二期。作者卞毓麟) 1995年8月21日,深受国际天文学界尊敬的著名天文学家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manyan Chandrasekhar)因心力衰竭在芝加哥大学校医院病逝,享年85岁。人们常亲切地称呼这位美籍印度人为钱德拉(Chandra)。他生前曾说过:“凡是智慧的,也都是美的”。他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也是体现科学之美的一生。他去世后,89岁高龄的旅美…- 54k
- 34
- 5.1m
-
[科学家的故事]采访许靖华教授
(选自《地球》1981年第二期。作者张以诚) 编辑先生: 你昨日早晨打电话问我关于国际声名的问题,因为我不愿意替自己吹喇叭,所以可能回答得不适宜,我想现在可以提供一点具体资料供你参考。 一,我是在《西欧现代名人传》及《大英百科全书》上提名有小传的。 二,我在地质上的发现(尤其是关于地中海和彗星灾变说的),是在外国报纸上(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世界报)及杂志上(时代周刊、读者文摘、国家地理、科学美国人…- 53.6k
- 64
- 5.1m
-
[同好观星]“池谷-张彗星”发现始末(张大庆自述)
(选自天文爱好者2002年第三期。作者张大庆) 2002年2月1日傍晚,我进行了第518次彗星搜寻,当我在自己磨制组装的口径为20cm、f4.4、28x的牛顿反射式望远镜中看到一团暗淡朦胧的云雾状天体的时候,漫长的十年半,累计676小时20分钟的观测工作终于有了回报。 2002年2月1日北京时间19时15分,我一边通过寻星镜确定天空中这个可疑目标的位置,一边打开《全天星图2000.0》,而新的云雾…- 52.6k
- 52
- 5m
-
(科学家的故事)陈国达与地洼学说
(选自《大自然》1984年第四期。作者谭毅挺) 地球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星球。地壳的构造是什么?演变的历史和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的?回答这些问题的科学叫大地构造学。现在,世界上大地构造的学派较多,从不同角度对地壳作了阐释。二十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陈国达教授创立的地洼学说异军突起,对地壳演化的一些解释,已经在我国及国外很多地方得到证实,为世界地质学的发展做出…- 49.9k
- 39
- 4.9m
-
[天文人物]缅怀戴文赛先生
(选自天文爱好者2002年第六期。作者卞毓麟) 2002年5月19日上午,戴文赛先生铜像揭幕式在南京大学天文系举行,师母刘圣梅亲临会场并作了讲话。 六七年前,师母曾经致信与我,说要我写点回忆戴先生的文字,一则寄托对先生的思念,二则也为写一部较为完整的《戴文赛传》多积累一些素材。 这的确是我的心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夙愿却没有付诸行动。铜像揭幕令我猛醒:今既逢南京大学天文系建系五十周年,又正值中国天…- 51.8k
- 32
- 4.9m
-
[生物研究]火星陨石中的微磁体与细菌
(选自天文爱好者2001年第三期,作者吴光节) 2000年12月中旬,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布在火星陨石晶体中发现了微小的磁晶体,而这种晶体在地球上只有微生物才能产生。因此,这对于“古代”火星上曾有过生命看起来十分有利。他们的文章发表在2000年第十二期的《地球化学和天体化学学报》上。 磁性成分,或者说磁铁矿(四氧化三铁,Fe3O4)在地球上非常普遍。现代生活中,在我们的录像带和录音磁带上都广泛使用…- 5.8k
- 146
- 357.6k
-
星系的碰撞与合并(选自天文爱好者2001年第三期)
晴朗的夏夜,在远离灯光与大气污染的地方,仰望星空,你总能看到一条乳白色的模糊光带从东北向西南穿过天空,这就是银河。用一架小型望远镜就可以发现,这条光带实际上是由成千上万的恒星组成的,它们,包括我们的地球和太阳,共同组成了我们所在的星系—银河系。在宇宙中,像我们银河系这样的天体数以亿计,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是大尺度结构下宇宙的基本构成单元。 星系的数目多了,相互之间就难免会碰撞。诚然,星系之间的…- 5.4k
- 128
- 338.4k
-
[月球探索]漫谈月球上的生命问题及其他
(选自天文爱好者2001年第五期。作者傅德廉) 每逢皓月当空,总会引起人们许多美妙的遐想。古今中外的许多神话故事和文学作品,更是把月球描绘成拥有琼楼玉宇的仙境。嫦娥奔月,就是最动人的故事之一。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嫦娥把药偷吃了,然后她就轻飘飘地飞向月宫,永远住在了那里。 月宫虽然美丽,却非常孤寂冷清。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813~858年)的《咏嫦娥》诗,对此…- 5.7k
- 106
- 337k
-
创建大爆炸宇宙学说的故事(上)
按:本文叙述大爆炸宇宙学说从初创(1917年)到被科学界认可(1965年)的过程。文章反映出:(1)一个基本上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论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2)先入为主、固执己见,即使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也在所难免,为了说明主题,首先介绍18世纪以来流行于欧洲的牛顿的无限宇宙观。- 5.1k
- 137
- 332.4k
-
科普组诗:大自然的报矿员
(选自《地球》1982年第一期。作者常江) 铜花 有一支小分队进山普查, 发现一片淡紫色的小花。 海州香薷,这智慧的种子, 一生在铜矿上落户安家, 饮着铜汁,长出青枝绿叶, 传播铜讯,涌起紫云烟霞。 海州香薷,这株唇形科的山花, 在阵阵春风里开口说话: 我是地下的铜矿派出的向导, 来吧,同志们!向着金碧辉煌的宫殿出发! 于是,在它扎根生长的原野, 又一座铜矿山闪耀着光华, 地质队提交的勘探报告, …- 2k
- 170
- 200.3k
-
[地球科学]大陆漂移与鸟类分布
(选自《大自然》1980年创刊号。作者许维枢) 自然科学的历史充满了大胆的假说,其中大多数被人们遗忘了,但是其中一部分推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变成了真理。20世纪初期,大陆漂移学说的出现就是一例。 人类历史的早期和中期,人们大都相信海洋和陆地都是固定不变的,就跟信奉生物和人类是永恒不变的一样。基于历史的前进和资料的积累,到了19世纪60年代,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砸烂了“特创论”、“物种不变论”…- 3.1k
- 39
- 142.1k
-
[科学家的故事]翁文灏与地质调查所
(选自《大自然》1989年第二期。作者王仰之) 解放前,全国性的地质机构主要有三个: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资源委员会矿产勘测处。这三者中,成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贡献最多的,当属地质调查所。地质调查所的创建者是丁文江,而它的发展历程,则与翁文灏紧密相联。 翁文灏(1889~1971年),字詠霓,浙江鄞县人。他十四岁时考中秀才,1906年到上海,进入法国天主教会创办的震旦学校读书,主修法…- 3.5k
- 50
- 141.3k
-
[生物研究]陨石和彗星给地球带来了糖和生命?
(选自天文爱好者2002年第二期。作者吴光节) 2001年12月下旬的《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宇航局阿莫斯研究中心的乔治·库珀(George Cooper)等人的文章,文中说道,在碳质陨石中发现了糖及其有关的几种物质。这可是件非同小可的事情。该期《自然》杂志同时发表了塞夫顿(Mark A·Sephton)的评述性文章《陨石是生命美好的开始吗?》,认为糖是地球上有机物最普遍…- 3.4k
- 38
- 139.6k
-
[天文大事]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的天体物理学课题
根据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从1901年开始颁发多项诺贝尔奖金,其中之一是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01到2001的一百年里,有八项天体物理学研究成果获得了六个年份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36年、1967年、1974年、1978年、1983年、1993年。其中1974年和1983年各有两项。- 3.4k
- 43
- 138.6k
-
-
[天文与文化]不同文化中关于太阳的神话故事
(选自天文爱好者1999年第六期。作者资民筠) 西方有一句古老的格言:“没有太阳就没有一切”。的确,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生长,都要靠太阳来哺育,正因为太阳对生命十分重要,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出了形形色色的与太阳有关的神话。不要小看这些颇有点孩子气的神话,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祖先以极大的欢愉,也推动了人类对我们所在的行星系统的“主角”的观察与认识。不仅如此,这些形形色色的太阳神话还反映了不同的天文文化的…- 3.3k
- 32
- 138k
-
《崇祯历书》中引进的西方天文仪器及伽利略观测成果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当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开始进行活动时,欧洲天文学有两项极其重要的特点:(1)发明并且使用了望远镜;(2)接受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3k
- 41
- 137.7k
-
[生物趣谈]原绿藻在植物演化中的意义
(选自《大自然》1980年创刊号。作者王亚俊) 从纳斯的预言说起 自然界中的生物共有两百多万种,虽然它们之间千差万别,但如果以有没有细胞核为标准来区分,则可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原核生物的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如细菌和蓝藻;而真核生物的细胞则有真正的细胞核,除了细菌和蓝藻以外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 生物学家纳斯在1970年曾预言,有一种未经发现的绿色的原核光合生物。五年后,美国生物学家列文(…- 3.4k
- 43
- 137.3k
-
[航天史料]太空女英雄的10项世界纪录(选自天文爱好者2001年第二期)
(1)世界上第一个女性航天员 1963年6月16日,苏联空军少尉,时年26岁的瓦莲娜·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六号”飞向太空,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女性航天员。她出身农家,后来成为了热心社会活动的纺织女工,在1961年入选航天员之前已经是工厂团委书记。进入太空后,她申请延长飞行时间,因此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在70小时50分钟内环绕地球48圈。成功返回地球后,她不仅军衔升了一级,还获得了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 3.4k
- 30
- 135.4k
-
[历史文献]空间天文学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空间天文学是一门主要在大气层外的空间区域开展天文观测和研究的学科,是空间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从高空气球和探空火箭等地球亚轨道运载工具上的天文观测算起来,空间天文学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但其真正的蓬勃发展却是在人造卫星上天之后,迄今已发射用于天文学目的的航天器有三百多个,耗资一千多亿美元。- 3.4k
- 26
- 132k
-
[地质趣谈]地质学中的水火之争
(选自《地球》1981年第二期。作者张庆麟) 18世纪初期,欧洲文艺复兴后,各门科学已经初步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迈向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但地质学却仍然遭受着神学的严重禁锢。 1775年,德国萨克森地区一所没什么名气的弗莱堡矿业学院,聘请25岁的阿布拉罕·维尔纳任教,第一次开设地质课,从此地质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维尔纳具有丰富的地质学知识,又有雄辩的口才,使许多本来只打算学习一些矿物知…- 3.3k
- 38
- 131.7k
-
[航天史料]毁月决不可,探月展宏图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作为地球的亲密伴侣,它自古以来就是文学家、诗人和画家赞美、吟咏和描绘的对象。同样,月球也历来受到天文学家们的重视,伽利略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刚刚问世就把它指向了月球。随着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对月球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月球越来越感兴趣了。- 3.5k
- 38
- 128.5k
-
20世纪中国学者的天文学史研究
(选自《天文爱好者》1999年第五期。作者:席泽宗、陈美东,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20世纪中国学者对天文学史的研究,是科学技术史研究最活跃、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发表的天文学史论著就不少于200种。天文学史研究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10年代到40年代,这是天文学史研究全面启动的时期。 从20世纪10年代到20年代,一批由海外学成归…- 3.4k
- 40
- 128.1k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