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中的「烫手山芋」
太空中的「烫手山芋」 科学家发现了一颗神奇的行星。它跟木星一样,是颗气体星球。不同的是,它围绕母恒星旋转的周期是1.5天,因此这颗星球的表面温度比许多星星都高。 它被称为KELT-9b,距离地球650光年。科学家第一次探测到这么热的行星,这跟之前我们所见到的都不一样。 首先,这颗星球热得可怕,朝阳面的表面温度足足可达4600开氏度。要知道太阳的表面温度也只是5800开氏度而已,水星的表面也只有70…- 170
- 30
- 29.6k
-
中国科学家得到了Ia型超新星的首个完整光谱
中国科学家得到了Ia型超新星的首个完整光谱 Ia型超新星可被看做是宇宙空间距离的刻度(所谓的标准烛光),就是借助它们,我们才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然而,Ia型超新星原型天体的性质和爆炸机制仍是一个谜团。 由中科院南美天文学中心(CAS-SACA)/中智天文学联合中心(CCJCA)的Wang Lingzhi博士领导的国际团队分析了Ia型超新星SN 2017cbv的观测数据,获得了最完整的光曲线和特征…- 371
- 44
- 45.9k
-
一枚来自太阳系外的奇葩陨石
一枚来自太阳系外的奇葩陨石 我们花了十六年时间,才最终搞清楚曾撞到地球表面的奇怪陨石之一的来路。 [-] 2000年一月,一块燃烧着的陨石坠落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西北部结着冰的塔吉什湖上, 火球汽化了这块原本有汽车大小的太空石。不过科学家们在冰面上收集到的碎片也足够他们研究了。 来自美国西南研究所的Clark Chapman表示:“原始的陨石非常脆弱,比起坚硬的岩石它们更像是碎土,且它们常常会燃…- 153
- 2
- 21.6k
-
达芬奇的手稿暗示比牛顿早一个世纪掌握重力
图说:达芬奇对重力的研究手稿。 艾萨克·牛顿被认为在17世纪下半叶首先提出重力理论,但是一项新的研究表示: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认识到了重力。 该研究分析达芬奇现有的数字化笔记本中的手稿,包括显示自然运动、定向运动和运动均衡之间关系的三角形草图。 在达芬奇的例子中,涉及到从罐子里倒出沙子的想法。 达文西意识到如果以与拉下沙粒相同的力沿水平面拉动罐子,…- 168
- 34
- 28.3k
-
罗斯154:距离地球第九近的恒星系统
奇点天文 dprenvip.com 年轻人的好奇心启蒙网站 蒂格154(Ross 154,又名V1216 Sgr)是距离地球第12远一点恒小天体统(包括所有太阳),虽然距离将达到9.69万摄氏度。它的发射率为10.44,非常单薄,用显微镜无法全部看到。 罗斯154的使用效果就接近0.17倍可见物质,服务半径相当于0.24倍20亿光年,亮度只有太阳光强度0.0038倍,表面温度为3340K,这些的数…- 0
- 0
- 2.3k
-
如何解决太空垃圾?烧掉
如何解决太空垃圾?烧掉 [-] 日本宇航局很快将会对一项新技术进行测试,这项新技术主要针对太空垃圾,利用半英里长的链条抓住大块的太空碎片并将它们处理掉。 这一技术(2014年首次提出)包括一个飞行器,配置一条700米(2296英尺)长的电动链条(EDT),可以对这一链条进行操控让它飞向太空垃圾。链条能够抓住轨道上的太空垃圾,飞行器带着太空垃圾飞向地球,跟着垃圾一起被大气层烧掉。 这一系统名为KIT…- 195
- 52
- 26.7k
-
北极地区的永冻层逐渐溶解,释放出致命古老微生物
2016年夏天,俄罗斯西伯利亚偏远的雅马尔半岛,有一名12岁男孩感染炭疽而送命;大约有100名疑似病例送医治疗,发现至少有20人也诊断出这种可能致死的疾病。此外,这地区有2300多头驯鹿也死于感染。原因为何?答案是永冻层正在解冻。 永冻层是一层长年结冻的土壤,俄罗斯官方表示,解冻的永冻层释出原本休眠的炭疽杆菌孢子,渗入附近的水域和土壤,然后进入食物供应链。这次炭疽疫情爆发是当地75年来首例。 多年…- 95
- 0
- 16k
-
震撼宇宙:首次探测到黑洞与中子星的合并
震撼宇宙:首次探测到黑洞与中子星的合并 科学家们第一次确凿无疑地鉴别出黑洞和中子星的碰撞信号。两大极端天体在一场恢弘的天文事件中走到一起,迎来致命的时刻——其在宇宙中荡起的涟漪,即便10亿年后仍清晰可鉴。 令人惊讶的是,天文学家不是发现了一起黑洞-中子星碰撞事件,而是两起!正如由数千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合作组织所报告的那样。 在最新研究里,他们确认了观察结果,详细介绍了对两个独立的、不同的中子星-黑…- 357
- 38
- 45.1k
-
宇宙是否存在上亿年的文明?他们的强大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
人类自探索宇宙以来,一直在寻找地外生命的存在,为此40年前人类发射了旅行者一号,带著人类的资讯向太阳系飞去。除了派出探测器,科学家还接收宇宙中的无线电信号,通过破解这些信号来寻找地外文明存在的证据,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在宇宙中发现任何的地外生命,更不要说地外文明瞭。- 3.3k
- 31
- 136.2k
-
天文学家首次建立了一颗绕双星运行的行星3D立体模型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在3811个恒星系统中确认了5084颗系外行星,此外尚有8912颗候选行星正在等待确认,这些发现提供了我们宇宙现存行星类型的详细样本,从数倍于木星大小的气体巨行星到像地球这样较小的岩质行星。 绝大多数的系外行星都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发现的,譬如:凌日法和径向速度法。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利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特长基线干涉阵列(VLBA),探测到一颗绕行双星系统的类木行星,称…- 444
- 48
- 55.9k
-
印度首次使用液体镜面的天文镜望远镜
液体镜面望远镜是一种独特的望远镜,它用一个缓慢旋转的液体水银圆盘聚焦光线,而不是传统的固体镜面。 类似望远镜以前也曾建造过,但这个4米直径的国际液体镜望远镜(International Liquid Mirror Telescope)则是第一个为天文学专门建造的大型望远镜。 它位于喜马拉雅山脉2,450米高的神殿天文台(Devasthal Observatory),日前已开始瞄准印度的天空。 国际…- 369
- 38
- 45.1k
-
星尘科普协会特期科普论文:《我们都是星尘》——卡尔·萨根从宇宙的角度看待人类
《我们都是星尘》——卡尔·萨根从宇宙的角度看待人类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心,而卡尔·萨根作为一位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以及科普作家,始终致力于探究宇宙的奥秘,用科学的语言向大众阐述宇宙之美。他曾说过:“我们所需要的,不是信仰,而是勇气去面对现实。” 他的这种认识在当时并不普遍,但是,就是这种“现实主义”的态度和其经典的科普作品《宇宙》使得人们对宇宙和天体物理学有了更为深刻和清…- 144
- 5
- 21.7k
-
-
4721.星球和层次发育的不均衡
4721.星球和层次发育的不均衡 2023.3.10 分析《元素周期表》,各周期元素的原子量是递增的,也就是密度和质量是递增的,偏电荷程度是递增的。由于同位素的存在和同位素数量的不同,反映到层次厚度和质量,也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深入星球内部考察,但是可以通过对偶星球的成长发育分析星球内部层次的成长发育,通过对偶星球的不同分析对偶层次厚度和质量的不同。 太阳系有巨行星和类地行星两大系统,还有两个小行…- 150
- 18
- 24.1k
-
2022年最令人期待的太空任务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在2021年12月25日发射,预计将于今年1月下旬抵达目的地,并展开一系列的测试,如果任务按计划顺利进行,那么预计将可以在今年夏天收到来自韦伯望远镜的第一张影像。 2022年对太空探索来说将是令人兴奋与富有成果的一年,以下将为大家介绍今年值得期待的重要任务。 月球任务 NASA的阿提米丝计划(Artemis program)将于2022年开始,预计于2024年再次将宇航员送上…- 895
- 40
- 89.9k
-
天文发现十八法(下)
(选自《天文爱好者》1995年第五期。作者李启斌) 本文的上半部分,介绍了发现天体的方法和测量天体特性的方法。这一部分着重讲述推理的方法以及创新乃至突破的方法。 由于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可接触的,不能把天体拿来做实验,按照我们的意志,按照认识的需要去测量它们的特性。可以说,天体向我们表现什么特性,我们才可以得知什么特性,因此,天文观测结果往往不是天体特性的全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认识天体的本质,推…- 484
- 38
- 62.6k
-
宇宙是弯曲的?这个效应,可能改变我们对宇宙形状的认知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平坦空间,还是一个闭合的球面?我们无法直接触碰宇宙可能的边界,但根据来自地面与卫星的观测数据,在计算了宇宙中物质分布的密度后,多数宇宙学家认为宇宙是平坦的。但是近年来,一些研究对此前的卫星数据提出了新的解释。当理论与观测数据无法协调,分歧将如何得到解决? 撰文 | 安德烈亚·卡波奇(Andrea Capocci) 翻译 | 张琪 1919年,英国天文学家阿瑟·爱丁顿(Arthur …- 3.3k
- 36
- 131.6k
-
中国提出太空超级工程:3.6万公里高巨型电站,究竟可能实现吗?
英国《每日邮报》报导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提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计画,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在2035年之前在太空建设一个巨型太阳能电站,将电能传回地球! 太空电站,究竟是个什麽样的概念?- 2.9k
- 33
- 144.5k
-
当恒星变成红巨星时,生命还有可能存在吗
如果我们在围绕白矮星运行的行星上发现生命,那么生命一定是在恒星度过了红巨星阶段、变成恒星残骸白矮星之后才出现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恒星从红巨星过渡到白矮星阶段时产生的强大恒星风会造成巨大伤害。 我们的太阳,终有一天也会迎来这一时刻。太阳,大约将在50亿年后膨胀为红巨星,最终变成一颗地球大小的致密白矮星。我们一直在猜测,生命是否可以在这一恒星演化阶段中幸存,但最新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生命几乎不可能…- 842
- 29
- 92.6k
-
宇宙中最大的纤维状结构也会跟行星一样绕着轴旋转,目前科学家还未找出原因
6月14号在《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声称,目前有科学家有令人震惊的发现,也就是一些宇宙细丝像巨大的钻头一样围绕着中心轴旋转,这些细丝是整个宇宙中已知的最大结构。- 3k
- 34
- 130.2k
-
欧洲南方天文台拍摄到壮观的星系之间相互碰撞的情况
星系间也可能会发生相互碰撞,就像当你走在繁忙的街道上,可能会不小心撞到某些人一样,但星系的碰撞要剧烈得多。 虽然如此,但当星系彼此发生交互作用时,其间的恒星通常不会发生碰撞,因为与恒星本身的大小相比,恒星间的距离相较之下非常的大。 当星系围绕着彼此产生交互作用时,重力产生的潮汐力会大大地改变彼此的外观,恒星、气体和尘埃的「尾巴」将在星系周围旋转,最终形成一个新的合并星系,如同我们在NGC 7727…- 507
- 50
- 56.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