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90.通过问题阐明观点的成功尝试
4390.通过问题阐明观点的成功尝试 2020.6.12 最近,贺教授希望我在某QQ地震监测群做一次天体物理与地震关系方面的学术讲座,于是我写了《4382.星球成长与地震》(2020.5.30)。感觉不够全面,又补充了《4383.光子、核外电子、星系与星际关系》(2020.6.1)。还是觉得与地震监测方面存在的问题联系不够紧密,又写了《4389.地日引力是近日点,还是远日点最大?》(2020.6.…- 3k
- 30
- 130k
-
4608.地月之间可能有一个隐形磁场
4608.地月之间可能有一个隐形磁场 2022.5.27 分析《元素周期表》和地球元素,地球目前可能有六或七个自然形成的第七周期元素,与可能形成的三十二个元素比较,尚未形成地球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也就是说,目前关于内地核厚度的说法未必可信。 即使如此,根据正负电荷对偶聚集客观规律,地月之间仍然可能存在一个宽度有限的隐形磁场,一个宽度有限的负电荷和反物质小行星聚集区域。同时推理:金星外围、水星和太阳…- 838
- 30
- 94.6k
-
4653.逆向思维“莫霍面”的物质成分
4653.逆向思维“莫霍面”的物质成分 2022.10.18 自从知道地球内部存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两个特殊的地质层面之后,我就在思考它们形成的物理原因和物质成分。 首先确定的是“古登堡面”,应该是地日和地月两个磁场的分界面,形成的原因可能来自磁悬浮,及可能充填的物质成分。 “莫霍面”是地壳的一部分,属于第三周期元素的形成区间,怎么也筛选不出致密岩层可能的物质成分。岩浆的物质成分不可能形成“…- 368
- 34
- 46.8k
-
4666.星球内部的金属壳与火山通道
4666.星球内部的金属壳与火山通道 2022.11.1 将已知元素的熔点标注在《元素周期表》,我们会发现所有周期元素从低到高,再到更低的熔点变化规律。最高与最低熔点差别之大,从摄氏一千六百多度到三千九百多度。 第三周期熔点最高的化学元素是“硅”,摄氏一千四百一十二度。第四周期开始,全部是d区的金属元素(前三个周期没有d区)。其中第四周期熔点最高的化学元素是“铬”,熔点摄氏一千八百五十七度;第五周…- 400
- 48
- 56.9k
-
4375.“陨冰”未必是固态水
4375.“陨冰”未必是固态水 2010.4.15 地球上丰富的水资源来自哪里?许多科普读物告诉我们的答案是“陨冰”,我认为不严谨,因为外太空环境不能产生氧元素,也就不能形成水分子,何来固态水? 分析宇宙射线的物质成分,百分之八十九是氢元素,百分之十是氦元素,百分之一是基本粒子等物质成分,没有氧元素和水分子的身影,所以“陨冰”未必是水分子,很可能是氢元素和氦元素的固体形态。 如果“陨冰”是水分子的…- 3.3k
- 32
- 136.9k
-
4602.高端核素不是原子量的简单相加
4602.高端核素不是原子量的简单相加2022.5.7古代点金术士幻想通过化学手段点石成金,没有成功。因为他们不知道化学元素是如何形成的,汞和铅是比黄金还要高端的化学元素,没有核裂变是不会成为黄金的。我也想看看原子量相加等于金元素,或金元素倍数的化合物是什么样子,有无类似黄金的物理化学属性。无奈没有实验条件,而《元素周期表》金元素左侧也是贵金属。其实水分子的原子量与氖元素的原子量相同,还是不同的物…- 799
- 32
- 85.8k
-
4692.目前地球上表面密度最高和最低的化学元素
4692.目前地球上表面密度最高和最低的化学元素 2022.12.4 目前地球上表面密度最高的化学元素有两个:一个是第六周期元素“钕”,另一个是第七周期元素“铀”。它们都是其后所有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内核,由三十二个质子、中子对组成。前者是在“镍核”基础上形成的外地核元素,五层结构;后者是在“钕核”基础上形成的内地核元素,六层结构。这两个元素全部有两个层次、二十六个核外电子相对缺位。 那么,目前地球上…- 278
- 32
- 38k
-
4667.界面元素的跨区间现象
4667.界面元素的跨区间现象 2022.11.2 将已知元素的熔点标注在《元素周期表》,我们会发现从低到高,再到更低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不但决定了星球的层次现象,而且决定了界面元素是由相邻周期元素共同组成。 例如:地球软流层可能不仅仅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可能还包括了第四周期前面的两个元素;所谓“古登堡面”,可能不仅仅存在磁悬浮,充填磁悬浮,及磁悬浮两侧的也是相邻周期的气体…- 353
- 32
- 44.2k
-
4643.思之不堕 必有收获
4643.思之不堕 必有收获 2022.10.9 目前人类的科学水平,远:不能遨游银河;深:不能入地两万米;小小的原子至今不能解析。所以,充斥假说和似是而非的理论。 初次知道地球大气有一个热层,温度高达数千k,让我非常震惊!看到解释是紫外线与臭氧层相互作用形成的,不能让我满意。第一,臭氧层没有那么高;第二,紫外线没有那么热。于是想到核裂变的可能性:宇宙射线冲击地球表层大气,可能引发核裂变,才有数千…- 395
- 36
- 48.8k
-
4366.核外电子构型与物理化学属性
4366.核外电子构型与物理化学属性 2020.3.8 核外电子构型反映核内质子分布,间接反映质子、中子对的分布。所以,通过核外电子构型了解原子结构是可行的。 也正因为如此,每个元素具有核外电子构型的唯一性,知道核外电子构型就可以知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而知道一般物理化学属性。 遗憾的是核外电子构型只能精确反映核内质子的数量和分布,不能精确反映中子的数量和分布,结合原子量的分析才能大体…- 3.3k
- 25
- 134.5k
-
4607.临界元素与饱和元素
4607.临界元素与饱和元素 2022.5.25 临界元素是刚刚达到本周期元素形成条件产生的化学元素,又称初始元素。饱和元素是本周期元素形成条件可能产生的最高元素形态,在《元素周期表》位列P区0族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S区间IA族元素全部是各周期的临界元素,而P区的0族元素全部是各周期的饱和元素。临界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或可能产生金属形态的气体元素;饱和元素是本周期元素形成条件不可能再增加质子、…- 837
- 43
- 86.6k
-
4603.连续核聚变与相加核聚变的思考
4603.连续核聚变与相加核聚变的思考 2022.5.8 原子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组成化合物,很难再次聚变为高端核素,是以称为原子。 那么,快中子反应堆呢?“铀235”转化为“钚239”是否是阿尔法裂变与阿尔法聚变过程? 物质形态的相对稳定性非常重要,相互转化也是客观规律,需要条件,所以有了物理化学。 第五周期的最后一个元素是54号元素,…- 828
- 38
- 89.4k
-
4665.不同重力环境同位素的梯次形成
4665.不同重力环境同位素的梯次形成 2022.10.31 分析化学元素的内部结构,我们会发现“氚”结构的递增趋势,也就是中子递增趋势。为什么目前已经发现的“人工”核素衰变周期越来越短,除了环境重力差越来越大之外,就是没有发现和尊重“氚”结构的递增趋势。据此,我认为不同化学元素的同位素可能也是形成于同一化学元素形成区间的不同重力环境。 例如:地球发展的目前阶段,“氧16”可能形成于臭氧层附近;“…- 413
- 58
- 44.7k
-
4384.多核星系的困扰
4384.多核星系的困扰 2020.6.4 我们生活的太阳系是单核星系,地月系统也是单核系统,我们已经比较熟悉了。可是银河系不是单核系统,至少有两条悬臂,也可能更多。有多少条悬臂,就可能有多少个内核。 目前关于悬臂的解释还是单核解释,悬臂被看作一种视觉现象,类似车轮旋转,什么车轮和轮速可以转出悬臂效应呢? 双子星系大家并不陌生,因为我们看到的就是双星并列。银河系就不可能是双子星系吗? 我们看到的双…- 3.3k
- 35
- 146.3k
-
4383.光子、核外电子、星系与星际关系
在沈阳市三好街租房时楼下有一盏路灯,为我提供了夜间的照明。夜深人静时,我开始思考光是什么?想到光来自电,于是认为光可能是电子的受激反应。- 3.3k
- 36
- 141.5k
-
4632.核外电子与离子形态的化学元素
4632.核外电子与离子形态的化学元素 2022.9.17 化学元素除了有同位素形态之外,还有核外电子形态与离子形态。内部结构中“氚”架构的多寡,产生不同的同位素形态;核外电子形态是相对稳定的化学元素形态;离子形态是重力环境适宜就可能进一步聚变为相对高端核素的化学元素形态。 宇宙射线中的“氢”、“氦”元素如果是离子形态的&ld…- 433
- 40
- 58.2k
-
4593.高端核素是氘、氚的自然结合无能量释放
4593.高端核素是氘、氚的自然结合无能量释放 2022.4.17 根据《元素周期表》分析不同元素结构的时候,我会面对选择“氘”结构,还是“氦4”结构的困惑。 最初我的选择是每个核结构只有一个“氦4”内核,其余全部是“氘”结构。可是阿尔法裂变如何解释呢?一旦发生就是整个核结构的瓦解吗?显然不是。说明化学元素的表层同样存在“氦4”结构。联想到宇宙射线的物质成分,两个“氘”结构可能形成时就自发的转化为…- 826
- 34
- 83.5k
-
4736.单元素分子与多元素分子
4736.单元素分子与多元素分子 2023.4.30 分析《元素周期表》,已知化学元素不过是那么几十种,而物质形态千变万化,多是多元素化合物。 也有单元素化合物:钻石和纯铁都是单元素化合物,地下不同重力环境形成的化学元素在形成区间可能多以单元素分子的形态存在。 分子形态是相对稳定的物质形态,主要以核外电子共轭与核外电子相对“缺位”互补的形态存在,一旦形成很难发生核聚变,而核聚变主要发生在离子形态化…- 131
- 0
- 23.1k
-
4657.为什么人工核素的“创造”停止了?
4657.为什么人工核素的“创造”停止了? 2022.10.22 分析《元素周期表》,我们就会发现化学元素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第一周期元素只有两个,却涵盖了质子、中子对的五种形态;以后周期的所有元素都以“氦4”为内核,每增加一个层次增加一个周期,且核外电子构型的变化对称;零族元素是所有周期的最后一个元素,从零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构型可以计算出每个周期所有元素的核外电子构型;所有化学元素都是在氢元素的…- 387
- 40
- 46.7k
-
4399.如果太阳轨道是悬臂形状
4399.如果太阳轨道是悬臂形状 2020.7.23 地球轨道是椭圆形的,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不是很大,对气候和地质变化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如果太阳轨道是悬臂形状,太阳与银核之间的距离变化可不是一星半点儿,是以若干万光年计算! 如果银河系只有一个核心,所有二级恒星环绕一个核心运动,轨道变化不会很大,最多类似地球轨道。因为对偶银河系的距离很远,对银河系反物质二级恒星的轨道变化影响很小。 如果银河系…- 4.3k
- 164
- 235.8k
-
4664.系统中星球差速运动形成原因的猜想
4664.系统中星球差速运动形成原因的猜想 2022.10.30 分析《元素周期表》不同化学元素核外电子构型不同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正负偏电荷对偶聚集的客观规律,核外电子分布反映核内质子分布的客观规律。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星系的形成不是万有引力的随机“擒获”,而是正反物质星球对偶层次正负偏电荷的某种相对均衡。 例如: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和两个小行星带可能对偶太阳的不同层次依次形成…- 365
- 25
- 42.9k
-
4672.宇宙可能的生物机制
4672.宇宙可能的生物机制 2022.11.10 所谓宇宙,就是物质世界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延伸。 可是目光所及,总是有限的范围,所以就有了各种狭义的宇宙观。 我的分析也是从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开始的,最大的困惑就是发现星球和星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成长发育的。例如:初始的太阳系可能只有四颗行星,也就是所谓四颗巨行星。四颗类地行星和两个小行星带,四颗巨行星的卫星和小行星带,都可能是以后渐次形成的…- 291
- 20
- 40.1k
-
4621.持之以恒 定有所成
4621.持之以恒 定有所成 2022.7.26 小时候,家里有一个不大的书橱,里面有百多本经典的革命书籍,可能是父母平生所读。床底下还有一只糊了报纸的包装箱子,里面有生母的一些遗物,主要是日记、公文包等,可能是去世后返回来的办公室用品。 书橱平时上锁,只能隔着玻璃浏览书目,却也为我今后的阅读奠定了基础。生母的遗物在动乱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被继母在锅炉里面烧掉了,我只浏览了其中记述解放那天的日记,偷偷…- 5k
- 34
- 4.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