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上最大胆的能源计划:从黑洞中提取能源?
来源: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 有朝一日,太空电梯能够将物质运送到地球以外。但是,我们能在黑洞附近建造一架足够结实的电梯吗? 总有一天太阳会陨落,供其进行核聚变的燃料会耗尽,世界会变得阴冷。如果届时地球仍然健在,人类将会坠入永恒的严冬中。当可见宇宙范围内所有星系中的所有恒星的能源都会被消耗殆尽、没有任何剩余能源可用时,他们肯定会把目光投向最后的能量仓库:黑洞。我们的后代能从黑洞…- 135.4k
-
爱因斯坦错了吗?观察银河系核心寻找第五种自然力
物理学认为自然界存在四大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这些基本力的作用让大到天体,小到分子甚至原子的物体不至于将自己撕成碎片,也是构成整个宇宙物理学规律的基石 两颗银河系近核区恒星的运行轨迹图。目前研究组正期待2018年夏季的到来,因为那是一颗编号为S0-2的近核区恒星最接近银河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时机 爱因斯坦的理论对引力做了非常优美的描述,但有很多证据显示这一理论中存在一些漏洞。仅仅…- 144.9k
-
引力波或将解决哈勃常数难题 甚至揭示宇宙命运
两颗中子星合并时产生引力波的示意图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研究称,通过分析死亡恒星在空间和时间结构中产生的涟漪——即引力波——科学家或许能很快解开宇宙膨胀速度的谜题,如果足够幸运的话。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新研究还可能揭示宇宙的最终命运。 宇宙自从138亿年前诞生以来一直在膨胀。为了测量目前宇宙的膨胀速度,科学家需要确定…- 337.7k
-
难以捉摸的新形式奇特物质:“虚拟粒子”寿命短暂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一种难以捉摸的物质类型,它包含短暂寿命的“虚拟粒子”,这可能是我们对早期宇宙认知的重大突破。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首次观测到一种难以捉摸的物质类型,它包含短暂寿命的“虚拟粒子”,这可能是我们对早期宇宙认知的重大突破。 这种最新类型的奇特物质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之后物质起源的窗口,在这项最新研究…- 321.1k
-
直击太阳系“边缘”,新视野号传回照片
来源:科技之美好生活 直击太阳系“边缘”,新视野号传回照片,专家在柯伊伯带有何发现 太阳系是我们地球乃至人类共同的家园,在未对它进行探索时,我们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但是当人类的天文望远镜不断锁定更远的目标之后,人类的视野就更为辽阔了。所以人类想要传送更多的人造物去往太阳系之外探索宇宙的真实面目,那太阳系的边缘又在哪里呢? 原本科学家们以为太阳系的边缘就是小行星遍布的柯伊伯…- 350.6k
-
暗物质可能组成生命吗?
暗物质能组成生命吗?据国外媒体报道,据科学家估计,常规物质只占宇宙总能量的二十分之一,暗物质约占六分之一,剩下部分由暗能量构成。从能量来计算的话,你可能认为常规物质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关紧要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常规物质才是真正重要的宇宙组成部分。几乎所有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常规物质上,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毫不在意。- 141.8k
-
UFO为何层出不穷? 冷战时多为间谍飞机
英国国防部最新解密的 一份文件显示,1990年苏格兰一座村庄上空曾发现状如钻石的 菱形UFO(不明飞行物),随后英国军方启动了该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一次UFO调查,但迄今仍未**这一谜团。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类似的 报告多如牛毛。UFO现象的 一大特征是阶段性地被目击,而且与科技和社会…- 339.6k
-
广义相对论问世百余年 人类首次成功用它称重星球
(原标题:天文学家用引力为星球称重 爱因斯坦“不可能的希望”成真) 新华社华盛顿6月7日电(记者林小春)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出100余年后,天文学家第一次成功利用相对论“称”出了一颗星球的质量,让相对论提出者爱因斯坦本人曾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成为现实。 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天文学家凯拉什·萨胡领衔的一个国际科研小组7日在美国《科学》…- 129.4k
-
幽灵般的中微子:我们越来越接近了解它的质量
中微子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质量未知的粒子,测量其质量将有助于发现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定律。图为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宇宙中所有的已知粒子中,只有光子的数量超过中微子,然而,尽管中微子数量众多,但由于它们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因此很难捕捉并进行检测,每秒钟大约有1000万亿个幽灵般的中微子穿过你的身体,但它们甚至都不会与一个原子发生接触。 中微子…- 340.4k
-
火星发现35亿年前河流沉积物 那么水都哪去了?
尽管液态水乃地球上的生命所必需,但火星上是否有水,对于证明这颗红色星球上是否有微生物并无直接意义,因为火星环境之严苛,并不只有“干燥”这一点——直射的宇宙射线,已使科学家对在火星表面寻找生命不抱太多希望。 “凤凰”号着陆器腿上凝结的液滴。从左到右依序为“凤凰”号登陆后第4、31、44天拍摄。 但这颗星球…- 131.7k
-
揭示银河系反物质来源:每秒钟制造9万亿千克
亮红色的线条是银河系发出的高能辐射,其中有一些来自反物质的湮灭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反物质在宇宙中是极其稀有的,但宇宙的范围无比巨大,即使是很少的数量都相当可观。对银河系中的辐射观测显示,存在一些正电子持续与电子碰撞并湮灭。科学家估计,仅仅银河系就存在着大量的正电子,每秒湮灭的反物质大约为9.1万亿千克。 这些反物质来源于哪里?我们还不得而知,但科学家已经提出了几个…- 133.9k
-
宛如炼狱:宇宙中最不宜居行星温度接近太阳表面!
示意图:围绕恒星运行的KELT-9b行星,这一系统距离地球大约650光年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8日消息,科学家们一直以来都在搜寻宇宙中那些最宜居的星球,然而近日有一个研究小组却反其道行之,他们认为自己找到了宇宙中目前已知的最“不宜居”的行星。这颗行星完全属于地狱模式,地表温度竟然高达4000摄氏度以上,几乎接近太阳表面温度了。 为何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一方面这颗编号为…- 135.9k
-
推翻时间箭头:量子计算机或将改变时间向前流动方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全新的量子计算技术或将彻底改变宇宙中的时间流动模型。 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时间只朝一个方向流动,几乎不会出现反向流动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情况的确如此,就像周二过后是周三,2018年之后是2019年,年轻人会变成老年人。在经典计算机领域也是如此。因此笔记本电脑上的软件更容易预测某个复杂系统在未来的发展走向,但推测系统过去的活动则要困难得多…- 130.5k
-
450光年外的原恒星:包含构成生命的基本有机分子
此次新研究由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人员带领,研究对象是一颗名叫IRAS16293-2422 B的、与太阳同类型的原恒星,位于蛇夫座新宿增四星区域中。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观察450光年外的一颗类似太阳的年轻恒星时发现了一种分子,而这种分子可能在地球生命起源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在这类“原恒星”中探测到这种名为乙醇腈的分子…- 332.4k
-
从"民间科学家"到科学爱好者
(原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5月31日,方舟子) 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民间科学家”几乎可算是中国的 一个特产。我在中国科大读本科时,就已“遭遇”过一个“民间科学家”,一名到处散发传单,号称证明了二、三十条重大科学定律为“佯谬”因此为世不容的工程师。看他那个“论文”单子,真要让每个学自然科学的人都倒吸一口冷气,觉得科学大厦整个崩溃了:“万有引力定律之佯谬”、“光速不变原理之佯谬”、“能量守恒定律之…- 329.7k
-
黑洞实验研究否决20多年主流理论:大量论文或需重写
一项最新研究可能会颠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物质在被黑洞吞噬之前行为的描述理论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可能会颠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物质在被黑洞吞噬之前行为的描述理论。 在过去的20年间,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在黑洞周围的吸积盘中可以存在某些处于不同程度电离状态的铁原子,但光谱中不会被探测到,因为考虑到黑洞周围的极端环境条件,这些铁离子不会辐射光子。换句话说,黑洞周围可能…- 311.5k
-
中国古代天学:科学还是伪科学?
载《中华遗产》杂志2009年第8期编者按:李约瑟博士曾说过:“对中国人来说,天文学曾经是一门很重要的 科学,因为它是从敬天的 ‘宗教’中产生出来的 ,是从那种把宇宙看作是一个统一体,甚至是一个‘伦理上的 统一体’的 观点中产生出来的 ,”“中国天文学在整个科学史上所占的 地位,应该比科学史家通常给予它的 重要得多。”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天文学?带着问题,我们走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141.1k
-
-
宇宙暗物质是“块状”的,且比预期要少
科技日报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太空网14日消息称,约400名国际天文学家组成的团队,使用新技术,对不同距离的2600万个星系的样本进行详细观察,发现宇宙的暗物质是“块状”的,且比此前预期的要少。 一般认为,宇宙间暗物质是普通物质的5倍。暗物质在宇宙尺度上影响了宇宙的历史,但其寻找过程甚是艰难,对人类来讲,它实在很“暗”:我们根…- 342.5k
-
关于宇宙神秘快速射电暴5种猜测:或来源于黑洞崩塌
星云通常也是恒星形成的区域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4日消息,天文学家已经接收到多个来自遥远星系的神秘信号。当这些被称为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s,简称FRB)的信号到达地球的望远镜时,会呈现出持续几毫秒的明亮爆发,然后就消失无踪。 过去十年来,天文学家已经探测到了几十个快速射电暴信号,而且新的信号还在不断出现,包括一个罕见的重复信号。我们不知道这些信号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们来…- 345.4k
-
细菌或许能在火星上存活:暗示火星上出现生命可能性
细菌可能生活在火星表面的盐水中,白天干燥脱水,但当火星夜晚来临,盐分从周围吸收了水分之后,细菌就能复活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3日消息,细菌或许能在火星表面的盐水中存活,它们在白天干燥脱水,但当火星夜晚来临,盐分从周围吸收了水分之后,细菌就能复活。 美国研究人员首次证实,地球上的两种耐盐细菌可以在干燥脱水后仅靠湿气重新补水,继续存活。这些发现不仅暗示着在火星上发现生命的可能性,而且表明在人类登陆…- 329.5k
-
暗物质有可能消失吗?可能由多种粒子构成的新理论
暗物质尽管特殊,但也会像普通物质一样产生引力。 “修兹劳透镜”星系(Huchra‘s Lenses)的引力导致类星体“爱因斯坦十字”(Einstein Cross)发出的光线在周围发生弯曲。 遥远星系的质量并不比地球邻近星系更大。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暗物质是塑造宇宙的“看不见的手”…- 342.7k
-
宇宙“失踪物质”搜寻史:人类耗费数十年时间验证
科学家早在多年前就知道,宇宙中有许多不知藏在何处的“失踪物质”。但寻找它们为何耗费了这么久呢?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宇宙也会玩“捉迷藏”。然而,有时尽管天文学家对“猎物”的藏身之处有所预感,但要证实这种预感,则要耗费数十年时间。宇宙中的“失踪物质”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些…- 318.1k
-
相对论能让我们回到过去?
来源:环球科学 在爱因斯坦相对论面世以前,所有关于时间旅行的故事都只能算是天马行空的幻想。现在,除了在太空轨道高速飞行的宇航员在穿越时空,连微观尺度下的μ子也在穿越时空。不过他们只能向未来穿越。未来,我们能否穿越到过去?或许,我们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虫洞。 1895年,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时间机器》(Time Machi…- 356.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