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与艺术]设计星座图随笔
繁星丽天,列宿成行,绘于帛纸,而为星图。神游星空,因星生象,或为龙虎熊犬,或为麟凤鹰狮,是为星座图。观赏星空就像欣赏交响乐,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意会,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星座形象来。- 365.6k
-
[航天史料]毁月决不可,探月展宏图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作为地球的亲密伴侣,它自古以来就是文学家、诗人和画家赞美、吟咏和描绘的对象。同样,月球也历来受到天文学家们的重视,伽利略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刚刚问世就把它指向了月球。随着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对月球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月球越来越感兴趣了。- 128.5k
-
[天文与哲学]道德与星空——哲学家康德和他的一段名言
(选自天文爱好者1996年第六期。作者苏宜)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个就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在他64岁时(1788年)发表的著作《实践理性批判》结论中的一段话。 岁月流逝已经两百多年,当我们今天诵读品味这句格言的时候,那深刻的人生哲理依旧会在每…- 5.2m
-
[地质趣谈]地质学中的水火之争
(选自《地球》1981年第二期。作者张庆麟) 18世纪初期,欧洲文艺复兴后,各门科学已经初步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迈向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但地质学却仍然遭受着神学的严重禁锢。 1775年,德国萨克森地区一所没什么名气的弗莱堡矿业学院,聘请25岁的阿布拉罕·维尔纳任教,第一次开设地质课,从此地质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维尔纳具有丰富的地质学知识,又有雄辩的口才,使许多本来只打算学习一些矿物知…- 131.7k
-
(中国科学史)《救荒本草》在国外
(选自《大自然》1984年第二期。作者闵文) 明代是我国古代植物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像朱橚的《救荒本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都是内容详实、特色鲜明的本草学著作,在我国植物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世界植物学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草纲目》的外传和影响已为人们所熟知,而《救荒本草》流传海外,并以其“记事适切,绘图真实精致”的卓越成就在国外产生深刻的影响,人们则不一定十分清楚。 《救荒本草》是明…- 59k
-
(中国科学史)元明两代的回回司天台
(选自《天文爱好者》1995年第一期。作者阎林山)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回回司天台,一个是元朝上都回回司天台,另一个是明朝南京聚宝山回回司天台。这两个回回司天台在元明两代的长时期内,闪烁着伊斯兰文化的光辉。 元上都回回司天台 薛禅可汗(元世祖)忽必烈在尚未掌权时,就曾经征召回回天文学者扎马鲁丁等人讨论天文历法、西域仪象以及司天台的建立等问题。到至元四年(1267年)才正式下达制造西域天文仪器的…- 46.8k
-
[天文大事]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的天体物理学课题
根据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从1901年开始颁发多项诺贝尔奖金,其中之一是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01到2001的一百年里,有八项天体物理学研究成果获得了六个年份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36年、1967年、1974年、1978年、1983年、1993年。其中1974年和1983年各有两项。- 138.6k
-
[生物研究]火星陨石中的微磁体与细菌
(选自天文爱好者2001年第三期,作者吴光节) 2000年12月中旬,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布在火星陨石晶体中发现了微小的磁晶体,而这种晶体在地球上只有微生物才能产生。因此,这对于“古代”火星上曾有过生命看起来十分有利。他们的文章发表在2000年第十二期的《地球化学和天体化学学报》上。 磁性成分,或者说磁铁矿(四氧化三铁,Fe3O4)在地球上非常普遍。现代生活中,在我们的录像带和录音磁带上都广泛使用…- 357.6k
-
天体碰撞与2.5亿年前的物种大灭绝
国际著名学术刊物《Science》在2001年二月下旬的一期中,发表了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贝克尔博士等人的一篇文章。他们的发现为2.5亿年前的物种大灭绝提供了证据,认为这是由一颗彗星或者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引发。科学家们认为,彗星或者小行星与地球的碰撞,并不会直接杀死这些生命,而只是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 121.9k
-
噬菌体的“烈性”与“温和性”
(选自《大自然》1984年第一期。作者王履庆) 在生命世界里,噬菌体是一类没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微生物;它们是超显微颗粒,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由于它们能感染并寄生在细菌细胞和其他微生物里,并且迅速复制,将宿主裂解,所以就叫噬菌体。因为噬菌体具有病毒的一般特征,所以也叫做“细菌病毒”。 噬菌体含有DNA或RNA遗传分子,有些噬菌体含有单链DNA或双链DNA,而另一些含有单链RNA,至今尚未…- 54.3k
-
(历史文献)张和祺老台长在紫金山天文台建台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1994年9月2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紫金山天文台在深化改革的大好形势中迎来了建台60周年的日子。今天有这么多的贵宾和朋友,跟我们一起庆祝这一喜庆的日子,特别是省、市政府的主要领导,还有几位香港的著名人士,他们是专程来南京光临我们的庆祝活动,给我们的大会增光添彩了。在这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紫金山天文台全体同仁,向盛情光临我们大会的所有贵宾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紫金山天文台建于193…- 50k
-
[航天史料]中国空间科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选自天文爱好者1996年第五期。作者李喜先) 空间科学是主要利用空间飞行器研究发生在宇宙空间的物理、化学和生命等现象,以及在空间飞行所获得的微重力等环境中研究物质变化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是众多相关学科共同作用于空间而融合成的一门交叉科学。在短短数十年的历史中,它已经迅速地得到了发展,并已具有五十多门分支学科了。这主要包括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空间化学、空间地质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医学、空间微…- 127.4k
-
[航天史料]飞上太空探彗星
(选自天文爱好者2002年第六期。作者宗河) 探彗核:出师未捷身先死 美国宇航局2002年8月15日宣布,其造价达1.58亿美元的“彗核旅行”太空探测器在离开地球轨道去探索其他彗星的途中与地面失联。联络中断时,“彗核旅行”探测器位于印度洋上空约225千米处,并计划启动发动机,脱离地球轨道而进入彗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在这之后约45分钟,控制人员应该能…- 272.5k
-
[地球科学]大陆漂移与鸟类分布
(选自《大自然》1980年创刊号。作者许维枢) 自然科学的历史充满了大胆的假说,其中大多数被人们遗忘了,但是其中一部分推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变成了真理。20世纪初期,大陆漂移学说的出现就是一例。 人类历史的早期和中期,人们大都相信海洋和陆地都是固定不变的,就跟信奉生物和人类是永恒不变的一样。基于历史的前进和资料的积累,到了19世纪60年代,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砸烂了“特创论”、“物种不变论”…- 142.1k
-
[同好观星]“池谷-张彗星”发现始末(张大庆自述)
(选自天文爱好者2002年第三期。作者张大庆) 2002年2月1日傍晚,我进行了第518次彗星搜寻,当我在自己磨制组装的口径为20cm、f4.4、28x的牛顿反射式望远镜中看到一团暗淡朦胧的云雾状天体的时候,漫长的十年半,累计676小时20分钟的观测工作终于有了回报。 2002年2月1日北京时间19时15分,我一边通过寻星镜确定天空中这个可疑目标的位置,一边打开《全天星图2000.0》,而新的云雾…- 5m
-
用物理学研究生命(选自《大自然》1991年第一期)
(作者王谷岩。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企图依据所有生命形态的共有特征给生命一个贴切的定义,以求回答“什么是生命”的问题,然而,至今却仍未能如愿以偿。看来,首要的任务应该先是回答“生命具有哪些特征”,待到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揭示生命本质就会水到渠成,“什么是生命”的问题也就可以彻底解决了。科学的发展正是走着这样一条道路,各个学科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对生命现象进行研究,以便…- 83.2k
-
星系的碰撞与合并(选自天文爱好者2001年第三期)
晴朗的夏夜,在远离灯光与大气污染的地方,仰望星空,你总能看到一条乳白色的模糊光带从东北向西南穿过天空,这就是银河。用一架小型望远镜就可以发现,这条光带实际上是由成千上万的恒星组成的,它们,包括我们的地球和太阳,共同组成了我们所在的星系—银河系。在宇宙中,像我们银河系这样的天体数以亿计,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是大尺度结构下宇宙的基本构成单元。 星系的数目多了,相互之间就难免会碰撞。诚然,星系之间的…- 338.4k
-
麦饭石的奥秘(选自《大自然》1987年第一期)
(作者李海负。作者单位:内蒙古地质研究所) 自从有关报刊报道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发现麦饭石的消息后,很多人十分好奇。麦饭石是什么?它为什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具有抗衰老的保健作用? “麦饭石”这个名词,在所有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质学词典里都找不到,因为它不是矿物学家或岩石学家命名的,而是医学家命名的。明代医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麦饭石性…- 84.6k
-
[物理趣谈]压力与生物适应
(选自《大自然》1986年第二期。作者张诗忠) 谈到生物的适应,也许一个稍有生物学常识的人就会说出它的含义并举出适应的种种表现,例如海豚具有鳍状肢、蝙蝠生有翼状膜,这是生物器官的适应;尺蠖、枯叶蝶的姿态和颜色与周围环境非常相似,这是生物个体的适应;企鹅栖息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仙人掌生长在热带沙漠,这是生物生态习性的适应;鱼在水里游、鸟在空中飞,这是生物行为的适应。即便是拿细菌、蓝藻这些单细胞生物来…- 50.1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