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与艺术]设计星座图随笔
繁星丽天,列宿成行,绘于帛纸,而为星图。神游星空,因星生象,或为龙虎熊犬,或为麟凤鹰狮,是为星座图。观赏星空就像欣赏交响乐,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意会,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星座形象来。- 365.6k
-
[生物研究]火星陨石中的微磁体与细菌
(选自天文爱好者2001年第三期,作者吴光节) 2000年12月中旬,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布在火星陨石晶体中发现了微小的磁晶体,而这种晶体在地球上只有微生物才能产生。因此,这对于“古代”火星上曾有过生命看起来十分有利。他们的文章发表在2000年第十二期的《地球化学和天体化学学报》上。 磁性成分,或者说磁铁矿(四氧化三铁,Fe3O4)在地球上非常普遍。现代生活中,在我们的录像带和录音磁带上都广泛使用…- 357.6k
-
创建大爆炸宇宙学说的故事(上)
按:本文叙述大爆炸宇宙学说从初创(1917年)到被科学界认可(1965年)的过程。文章反映出:(1)一个基本上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论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2)先入为主、固执己见,即使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也在所难免,为了说明主题,首先介绍18世纪以来流行于欧洲的牛顿的无限宇宙观。- 332.4k
-
星系的碰撞与合并(选自天文爱好者2001年第三期)
晴朗的夏夜,在远离灯光与大气污染的地方,仰望星空,你总能看到一条乳白色的模糊光带从东北向西南穿过天空,这就是银河。用一架小型望远镜就可以发现,这条光带实际上是由成千上万的恒星组成的,它们,包括我们的地球和太阳,共同组成了我们所在的星系—银河系。在宇宙中,像我们银河系这样的天体数以亿计,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是大尺度结构下宇宙的基本构成单元。 星系的数目多了,相互之间就难免会碰撞。诚然,星系之间的…- 338.1k
-
[生物趣谈]花朵颜色的奥秘
(选自《大自然》1989年第四期,作者张承志。作者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 人们赏花可以得到美的享受,但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花朵颜色的千变万化了。对于花朵颜色的奥秘,不少学者都做过探索。日本学者安田齐的《花色之谜》一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关于花色的生理、生化研究的新水平。现将有关花朵及花色的知识作一些综合性的介绍。 “显眼”的花和“不显眼”的花 有些植物…- 153.5k
-
[航天史料]飞上太空探彗星
(选自天文爱好者2002年第六期。作者宗河) 探彗核:出师未捷身先死 美国宇航局2002年8月15日宣布,其造价达1.58亿美元的“彗核旅行”太空探测器在离开地球轨道去探索其他彗星的途中与地面失联。联络中断时,“彗核旅行”探测器位于印度洋上空约225千米处,并计划启动发动机,脱离地球轨道而进入彗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在这之后约45分钟,控制人员应该能…- 272.5k
-
[月球探索]漫谈月球上的生命问题及其他
(选自天文爱好者2001年第五期。作者傅德廉) 每逢皓月当空,总会引起人们许多美妙的遐想。古今中外的许多神话故事和文学作品,更是把月球描绘成拥有琼楼玉宇的仙境。嫦娥奔月,就是最动人的故事之一。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嫦娥把药偷吃了,然后她就轻飘飘地飞向月宫,永远住在了那里。 月宫虽然美丽,却非常孤寂冷清。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813~858年)的《咏嫦娥》诗,对此…- 337k
-
[科学家的故事]采访许靖华教授
(选自《地球》1981年第二期。作者张以诚) 编辑先生: 你昨日早晨打电话问我关于国际声名的问题,因为我不愿意替自己吹喇叭,所以可能回答得不适宜,我想现在可以提供一点具体资料供你参考。 一,我是在《西欧现代名人传》及《大英百科全书》上提名有小传的。 二,我在地质上的发现(尤其是关于地中海和彗星灾变说的),是在外国报纸上(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世界报)及杂志上(时代周刊、读者文摘、国家地理、科学美国人…- 5.1m
-
噬菌体的“烈性”与“温和性”
(选自《大自然》1984年第一期。作者王履庆) 在生命世界里,噬菌体是一类没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微生物;它们是超显微颗粒,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由于它们能感染并寄生在细菌细胞和其他微生物里,并且迅速复制,将宿主裂解,所以就叫噬菌体。因为噬菌体具有病毒的一般特征,所以也叫做“细菌病毒”。 噬菌体含有DNA或RNA遗传分子,有些噬菌体含有单链DNA或双链DNA,而另一些含有单链RNA,至今尚未…- 54.3k
-
[同好观星]“池谷-张彗星”发现始末(张大庆自述)
(选自天文爱好者2002年第三期。作者张大庆) 2002年2月1日傍晚,我进行了第518次彗星搜寻,当我在自己磨制组装的口径为20cm、f4.4、28x的牛顿反射式望远镜中看到一团暗淡朦胧的云雾状天体的时候,漫长的十年半,累计676小时20分钟的观测工作终于有了回报。 2002年2月1日北京时间19时15分,我一边通过寻星镜确定天空中这个可疑目标的位置,一边打开《全天星图2000.0》,而新的云雾…- 5m
-
麦饭石的奥秘(选自《大自然》1987年第一期)
(作者李海负。作者单位:内蒙古地质研究所) 自从有关报刊报道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发现麦饭石的消息后,很多人十分好奇。麦饭石是什么?它为什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具有抗衰老的保健作用? “麦饭石”这个名词,在所有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质学词典里都找不到,因为它不是矿物学家或岩石学家命名的,而是医学家命名的。明代医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麦饭石性…- 84.6k
-
天文发现十八法(上)
(选自《天文爱好者》1995年第四期。作者李启斌) 天体,都是那么的遥远。既然是远,就给要了解它的人们出了个难题。不能把它拿来分析化验,怎么能了解它的成份呢?不能用温度计去量一量,怎么知道它有多热呢?不能拿天平去称重,怎么知道它有多重呢?永远也走不到它那里去,怎么能知道它离我们有多远呢?总之,天体是“看得到,摸不到”的东西。就算是“看”也是非常有限的…- 56.6k
-
[科学家的故事]翁文灏与地质调查所
(选自《大自然》1989年第二期。作者王仰之) 解放前,全国性的地质机构主要有三个: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资源委员会矿产勘测处。这三者中,成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贡献最多的,当属地质调查所。地质调查所的创建者是丁文江,而它的发展历程,则与翁文灏紧密相联。 翁文灏(1889~1971年),字詠霓,浙江鄞县人。他十四岁时考中秀才,1906年到上海,进入法国天主教会创办的震旦学校读书,主修法…- 141.3k
-
(中国科学史)元明两代的回回司天台
(选自《天文爱好者》1995年第一期。作者阎林山)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回回司天台,一个是元朝上都回回司天台,另一个是明朝南京聚宝山回回司天台。这两个回回司天台在元明两代的长时期内,闪烁着伊斯兰文化的光辉。 元上都回回司天台 薛禅可汗(元世祖)忽必烈在尚未掌权时,就曾经征召回回天文学者扎马鲁丁等人讨论天文历法、西域仪象以及司天台的建立等问题。到至元四年(1267年)才正式下达制造西域天文仪器的…- 46.8k
-
-
-
西澳大利亚太古代地质纪行
(选自《地球》1981年创刊号。作者钱祥麟) 编者按:太古代的岩石是地壳中最古老的岩石。这些岩石形成所费的时间几乎占了地球年龄的一半有余。由于年代久远,它原有的面貌遭到了不同时期地质作用的破坏和改造,人们只能根据被掩蔽的蛛丝马迹来进行探索,因此就成为地质学研究中难度很大而颇为有趣的基础课题。 太古代地质学,研究地球早期的演化,对探讨地球起源和生命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当前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固态…- 115.2k
-
[生物趣谈]原绿藻在植物演化中的意义
(选自《大自然》1980年创刊号。作者王亚俊) 从纳斯的预言说起 自然界中的生物共有两百多万种,虽然它们之间千差万别,但如果以有没有细胞核为标准来区分,则可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原核生物的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如细菌和蓝藻;而真核生物的细胞则有真正的细胞核,除了细菌和蓝藻以外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 生物学家纳斯在1970年曾预言,有一种未经发现的绿色的原核光合生物。五年后,美国生物学家列文(…- 137.3k
-
[天文大事]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的天体物理学课题
根据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从1901年开始颁发多项诺贝尔奖金,其中之一是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01到2001的一百年里,有八项天体物理学研究成果获得了六个年份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36年、1967年、1974年、1978年、1983年、1993年。其中1974年和1983年各有两项。- 138.6k
-
用物理学研究生命(选自《大自然》1991年第一期)
(作者王谷岩。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企图依据所有生命形态的共有特征给生命一个贴切的定义,以求回答“什么是生命”的问题,然而,至今却仍未能如愿以偿。看来,首要的任务应该先是回答“生命具有哪些特征”,待到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揭示生命本质就会水到渠成,“什么是生命”的问题也就可以彻底解决了。科学的发展正是走着这样一条道路,各个学科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对生命现象进行研究,以便…- 8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