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中的所说的古尔德带是什么?
19世纪中叶,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注意到我们所处的星球实际上被一圈明亮的恒星环绕着。1874年,美国波士顿出生的本杰明·古尔德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从此这个明亮的恒星带被许多人所知道,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后来人们便称这个恒星带为“古尔德带”。
在这个带上,我们能找到许多著名的星座,包括猎户座、天蝎座、南十字座、英仙座、大犬座、船帆座、人马座等。这是一个很大的结构,它和银河系之间有一个大约20度的倾斜角,那里有几千颗大质量恒星和大约一百万颗低质量恒星。最重要的是,这些恒星都与银河系中的其他恒星不一样,它们仿佛是独立形成的。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费尔南多·科默研究“古尔德带”已超过30年,他说:“那里的恒星一定是被某种局部力量‘点燃’的,这是一个剧烈的过程。”
最容易让人想到所谓的“剧烈的过程”应该是一颗恒星的爆炸,这种爆炸通常发出极为明亮的光,乃至于使那颗星看上去比一个星系还要明亮,它产生的冲击波进入邻近的分子云中后便能触发恒星的形成。
然而对于“古尔德带”,这样的爆炸却无力解释,因为爆炸的恒星是将能量释放到四面八方的,很难想象这样的爆炸能在距银道面(银河系的主平面)如此遥远的地方催生出一个恒星带来。
15年前,科默曾经认为他找到了答案。他设想,星系间的一股气体分子云向银河系发生了坍塌,这种坍塌也许冲击了另一块巨大的分子云,从而产生了冲击波并引发了“古尔德带”的形成。这个假设很有道理,科默认为,这片坍塌的分子云只要以某种适当的角度进入银河系便能形成“古尔德带”和银河系之间的那种特有的角度。
然而问题是,即使如此,它也不可能产生足够的力量催生“古尔德带”中如此之多的恒星。于是,这个设想最终并没有被认可。
是什么东西让天文学家们看不到却又认定它们的确存在,并且拥有足够大的力量影响天上的群星呢?科学家的回答是——暗物质。
他们说,暗物质有一个特性:它们拥有引力作用却不吸收和释放光子,所以它们是不可见的。在引力的作用下,暗物质很容易聚集成团,这就是“暗晕”。“暗晕”吸收普通物质,启动恒星和星系的形成,在星系的产生和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尽管有关暗物质的谜团还没有被最终解开,但人类在对暗物质的研究中还是经历了从假设、印证到搜寻暗物质粒子的艰难探索过程,这个过程促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终于惊讶地发现,我们对一个隐藏着的宇宙几乎是一无所知。
有科学家认为,最近的十年是暗物质的十年,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个重要时期,而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尤其是粒子物理学的飞速发展,突破也许即将到来。
到那时,宇宙将以完全不同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来源:点我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在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
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
科学家不创造任何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现成的隐藏着的真实;艺术家创造真实的类似物。
科学地探求真理;要求我们的理智永远不要狂热地坚持某种假设。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
在科学工作中;不愿意越过事实前进一步的人;很少能理解事实。
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天生的能力必须借助于系统的知识。直觉能做的事很多;但是做不了一切。只有天才和科学结了婚才能得最好的结果。
科学家一旦做出成绩;就应该忘记自己所做的事情;而经常去考虑他应该做的事情。
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
正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科学的真理必将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广泛传播;无往而不胜。
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