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沿的膜宇宙理论:宇宙始于白洞
宇宙从何而来?在所有理论中,膜宇宙理论可能是最奇特、最难证明、但最优雅的一种解释了。
它的大致观点是这样的。我们的三维宇宙位于一张膜上,这张膜就是弦理论中的多维物体。我们的这张膜处于多维空间内,和其它维度、其它膜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我们的膜,产生一些效应,而其它宇宙模型无法解释这些效应。
1999年,物理学家丽莎·蓝道尔、Raman Sundry提出“膜宇宙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理论认为,其它宇宙也许离我们非常近。然而,这种距离只能在第四空间维度进行测量,我们无法感知到。从本质上看,我们的可视宇宙镶嵌在更大的宇宙中。
我们被困在三维空间里,因此无法直接探测到其它宇宙。举个例子:在二维世界里,一群虫子爬在一张纸上,另一群虫子爬在另一张纸上,它们无法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哪怕在三维空间里,两张纸隔得非常近。
2013年,物理学家Razieh Pourhasan、Niayesh Afshordi、Robert B. Mann发表论文,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宇宙就像全息图,它存在于三维膜上,由四维黑洞坍塌形成。这个过程类似于恒星的超新星爆炸——内部坍塌,形成黑洞。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创造宇宙的“白洞”。白洞是一种理论时空模型——物质无法从外部进入白洞,但物质和光线可以逃脱出来。
在这个模型中,宇宙膨胀并不一定需要经历大爆炸。天文学家测量到宇宙的膨胀现象,并逆推回去,认为宇宙必定始于一场大爆炸。他们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幻想罢了。
2010年,印第安纳大学的物理学家Nikodem Poplawski提出一种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在恒星坍塌成黑洞的同时,虫洞另一侧的白洞会诞生一个宇宙。虫洞,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这种观点将黑洞和白洞视为虫洞的两张嘴。他用方程式证明,虫洞可以解释“时空奇点”的形成。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可能是从另一个宇宙的黑洞中诞生的。
本文译自 bigthink,由译者 Rare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无论鸟的翅膀是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着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
科学地探求真理;要求我们的理智永远不要狂热地坚持某种假设。
有可能的
在科学思维中常常伴着诗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想象过程。
科学地探求真理;要求我们的理智永远不要狂热地坚持某种假设。
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
热爱实践而又不讲求科学的人;就好象一个水手进了一只没有舵或罗盘的船;他从来不肯定他往哪里走。
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
科学家一旦做出成绩;就应该忘记自己所做的事情;而经常去考虑他应该做的事情。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令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无论鸟的翅膀是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着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
再没有别的任何艺术或科学;比战争艺术或战争科学更困难的了。
热爱实践而又不讲求科学的人;就好象一个水手进了一只没有舵或罗盘的船;他从来不肯定他往哪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