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卫星:没有恒星的宜居星球
宜居星球
当人们提起潜在的宜居星球时,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颗岩态行星绕着恒星运行,两者距离恰到好处,使行星上存在液态水——换句话说,它和地球非常相似。然而,近期研究表明:从理论上讲,一些脱离恒星的卫星也具有宜居的特质。
科学家认为,宇宙间存在许多“流浪卫星”。它们曾是行星系统的一部分,但如今却是形单影只的流浪者。大质量行星在形成初期会产生极强的万有引力,可将5倍地球/火星质量的物体甩出恒星系统。
最近,康奈尔大学的Yu-Cian Hong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Sean Raymond合作,运行了一系列模拟实验,探究形成初期的行星及其卫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流浪卫星”通常诞生于行星系统形成的初期阶段。初期阶段非常混乱,在形成稳定运行轨道的过程中,行星可能会将卫星甩出去。
在这种混乱环境中,80-90%的原始卫星会被甩出恒星系统。据估计,在银河系中,每颗恒星都可能甩出来1-100颗流浪卫星。
流浪卫星
不过,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Alex Teachey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发现,相较于形单影只的流浪卫星,卫星和行星的捆绑更普遍,也更稳定。在那些奇特但常见的混乱环境中,行星和卫星有可能共同甩出恒星系统。
我们早已知道,宇宙间存在着流浪行星,而且它们有可能通过火山活动维持生命的存在。如今,Teachey等人发现,卫星也具有一定作用。在被甩出恒星系统时,混乱的环境可能会拉近卫星和行星之间的距离,近到通过引力增加潮汐热。潮汐热能够使流浪卫星变得非常宜居——尽管周围没有恒星。
目前,人们正计划探究太阳系内的卫星是否存在生命,如土卫二。但现在看来,没有恒星的卫星也可能存在生命。虽然这并非决定性的证据,但它使科学家在探索外太空的宜居世界时又多了大量目标。
本文译自 futurism,由译者 Rare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科学地探求真理;要求我们的理智永远不要狂热地坚持某种假设。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
无论鸟的翅膀是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着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
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
无数事实说明;只有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
学科学是一口气也松不得的;科学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科学既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成果;又是最有希望的物质福利的源泉。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社会主义是科学和文化的社会。要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当之无愧的成员;应当努力地和好好地学习;获得很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