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平均太阳日为24小时(86,400 秒)。 数千年来,人们使用天文观测的方法来判断地球一天的长度,直到1655年,惠更斯发明第一个摆钟,才开始使用机械工具计时一天的长度。 在不断地精进时钟设计与天文观测技术的情况下,发现地球自转速度不是固定的,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造成一天长度的变异。 例如:大气扰动造成每天时间长度小于±0.5微秒的变化。 近期的研究,使用公元前720年至公元1600年日月食及公元1600年后月掩星的数据,发现地球自转速度呈现长周期变异。
化石显示70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恐龙过着一天23.5小时的日子。 更久远之前,4.3亿年前志留纪的珊瑚化石显示一天只有21小时。 历史上,1660年曾经发生一天长度短了6毫秒,1910年曾经发生一天长度多了4毫秒。 2022年6月29日一天长度少了1.59毫秒,则是原子钟发明以来地球自转最快的纪录。
我们知道地球受到月球潮汐力的影响自转速度越来越慢,每个世纪一天的长度增加约 2.3 毫秒。 除此之外,地球自转速度有数十天至不到一天的变化周期,归因于地球物理及气象等因素。 例如:南北极冰川融化造成地壳抬升,虽然抬升的幅度很小,但是足以改变地球的形状,让地球形状更圆,自转速度更快,就像花式溜冰选手将手臂伸向身体时旋转得更快。 所以要预测未来地球一天的长度非常困难。
一天时间的长度关系到闰秒的设置。 和闰秒有关的计时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与地球自转有关,称为世界时(UT1); 另一种则是以铯-133原子振盪频率来测量的原子钟时间,称为世界协调时(UTC),当两种时间系统在半年或一年内相差将超过0.9秒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IRES)便会对全球发布闰秒预告,并在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后一秒钟对世界协调时实施闰秒调整,以配合地球自转 的不规则变化。 当世界时变长时,世界协调时加一秒; 当世界时变短时,世界协调时减一秒,又称为负闰秒,未来几年会引入负闰秒的机会很小。 (编译 / 施欣岚)
s
图说:2022年6月29日是原子钟发明以来地球自转最快的一天
资料来源: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timeanddate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无论鸟的翅膀是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着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
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因而迫切需要对怎样使大量立法和司法解释有效而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
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
科学还不只在智慧训练上是最好的;在首选训练上也是一样。
科学的进步取决于科学家的劳动和他们的发明的价值。
没有时间思索的科学家;那是一个毫无指望的科学家;他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制度;挤出足够的时间去思索;那他是最好放弃科学。
在科学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别的东西。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在学习中;在劳动中;在科学中;在为人民的忘我服务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