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空间的本质》[1]出发,对狭义相对论的空时理论作了深入分析。根据空间和时间的本质,空间是无法压缩的,时间也不会变慢。对光的运动分析后,发现高速运动和低速运动的速度相加定律是一样的。狭义相对论的空时理论,是爱因斯坦错误地选择了参考系,又错误地选择了数学方程,并错误地套上光速不变,进而推导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空间和时间。因此,狭义相对论的空间和时间是不存在的。对涉及的相关问题,也作了分析研究:运动有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速度不变、方向不变,是相对运动;速度变化、方向变化,是绝对运动。对运动的本质作了研究,运动本质上是物质和物质的互动。对什么是数学,也作了简洁的表述:数学是物质运动和变化所遵循的量变法则的科学。
关键词:狭义相对论 空间 光速不变 速度相加定律 运动 数学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发表后,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神奇的空间和时间。这个新的空时理论带给了这个世界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宇宙竟然这么神奇,竟然和神话中的世界有些相似。在大家深深地震惊之余,也不乏目光敏锐的先驱者,发现了狭义相对论的破绽,如:双子悖论等。本来这是纠正错误的契机,但更多的物理学者却想尽办法去给狭义相对论补漏洞。
空间会压缩,时间会变慢,这样的空间和时间真的存在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知道:空间是什么?时间是什么?我在《空间的本质》一文中,对空间和时间各下了一个定义:空间是物质运动位置移动的表现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前后顺序的表现形式。根据我对空间和时间的定义,可以知道空间和时间是无法压缩和拉长的。那么,我们就从空间和时间的本质出发,来看一看“狭义相对论”的错误。
一、光的参考系
物理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需要通过参考系来描述。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果会不同。我们现在来看看光的参考系。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但是,光不能以“真空”作为参考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光不能以空间作为参考系。空间为什么不能作为光的参考系?简单地回答是:空间无法作为光的参考系。那么空间为什么无法作为光的参考系?因为空间只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物质运动不能以自己的表现形式作为自己的参考系。这就是空间为什么不能作为物质运动参考系的根本原因。
我们现在都认为光速不变。但光速不变的含义究竟是什么?爱因斯坦在他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中表述得含糊不清。比如高铁上与车同方向的光,测量这样的光速,是以高铁作为参考系,还是以路基作为参考系。如果以高铁作为参考系,光速不变,光速是c;以路基作为参考系,光速也不变,也是c,这样的结果,就是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运动速度是一样的。这不符合物理原理。如果高铁上的光,以高铁作为参考系,光速是c,那么以路基作为参考系,光速就不可能是c,而只能是W=c+v(c为光速,v为高铁的速度,W为变化了的光速),光速变了。
根据物理原理,可以认为光速不变是有条件的。不是无论在哪里,测量哪里的光速,光速都是c。对于光,需要选择恰当的参考系,这是正确认识光速不变的关键。路基上的光,选择路基作为参考系;高铁上的光,选择高铁作为参考系。如果对于路基上的光,选择高铁作为参考系;而高铁上的光选择路基作为参考系,光速就不会是c。所以,只有正确选择光的参考系,才能正确理解光速不变,也才能正确认识空间。爱因斯坦推导出的空间,是源于错误地选择了参考系,又错误地选择了数学方程,并错误地套上光速不变,最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空间和时间。这样的空间和时间不符合实际,是错误地应用了洛伦兹变换,赋予了洛伦兹变换错误的物理内容。
洛伦兹变换,本身就是为了错误的目的而提出的。在17世纪,人们认识到光的波动性,联想到声音传播需要空气作为介质,于是提出了“以太”假说,并认为以太在空间中是固定不动的。但以太看不见摸不着。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为了探测地球在以太中的漂移速度,迈克尔逊和莫雷一起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但实验的结果却让整个物理界震惊不已,经典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竟然被一个实验无情地否定了。在当时的物理界,以太观念可谓根深蒂固。为了挽救以太,洛伦兹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变换方程。按照方程计算,物体的长度会在运动方向上收缩,从而使以太的相对运动速度无法被测量到。
洛伦兹变换是为错误的目的而提出,因而,洛伦兹变换一经诞生,就被赋予了错误的物理内容。接着,爱因斯坦也为错误的目的而应用洛伦兹变换,又赋予了洛伦兹变换新的错误的物理内容。爱因斯坦从一系列的错误出发,创建了“狭义相对论”的空时理论。由于这一理论破绽明显,人们很快发现这一理论会导致双子悖论;还发现火车上发生的事情,竟然在火车上看到的结果和路基上看到的结果不一样。这种违反常识的情况,被物理学界盲从权威以及媒体追逐轰动效应而忽视。如果物理学界认真对待狭义相对论中的漏洞,我们不至于被误导那么多年。
作为光的参考系——路基和高铁,运动速度虽然不一样,但在路基和高铁上,光速都是一样的。路基和高铁,都是以惯性系的身份来作为光的参考系的。我们可以认为,作为惯性系,不论其运动速度是多少,不论其运动方向是哪里,在相同的条件下,光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二、光眼中的世界没有空间
空间不能作为光的参考系,因而,光在空间中的速度就没有意义,因为空间不能描述光的速度。光速必须要由参考系来描述,脱离了参考系,光速无法表示。以惯性系作为光的参考系,光速又都是一样的。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我们回到路基上。设:在笔直的路基上,有两列高铁在两条铁轨上,正以均速相向而行。这时在两列高铁上同时测光速,结果应该是众所周知的,光速是一样的。两列高铁的相对速度为什么没有在光速上体现出来?即光速没有体现参考系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在向前行驶和向后行驶的高铁上,光速都是一样的。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光对于参考系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无法探测。光只知道参考系,即:在这里只知道高铁,不知道空间。我们又可以进一步得出:光对空间是无视的,光眼中的世界没有空间。
三、空间不会收缩,时间不会变慢
根据“狭义相对论”,当物体高速运动时,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缩短。而且速度越快,收缩的效应越明显。但问题是,高速运动的物体真的收缩了吗?
物体的运动,需要通过参考系来描述。按照爱因斯坦的论述,对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只有在参考系上观测,才能看到物体收缩了;而在高速运动的物体上,比如在一艘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宇航员并不会发现自己和飞船在运动方向上收缩。相反的是,这时宇航员观察飞船外的星球以及宇宙,星球变成了扁圆形的球体,而且周边的宇宙空间也缩扁了。如果这时宇航员用一架空间望远镜,可以看到130亿光年那么远,极目所到之处,宇宙都缩扁了。一艘小小的宇宙飞船,竟然让漫无边际的宇宙缩扁了;如果有几艘宇宙飞船以不同的速度飞行,宇宙该如何收缩?显然,宇宙按不同的飞船速度,发生几种不同的收缩,是不可能的。因而,可以确认宇宙不可能缩扁;反过来,以宇宙(靠近飞船的星球)作为参考系,飞船同样也不可能缩短,没有什么物理原因使飞船缩短。
回到狭义相对论,宇宙飞船缩短符合狭义相对论,宇宙缩扁也符合狭义相对论。可是,按照狭义相对论,双方又不能同时收缩,只能有一方发生收缩。所以,狭义相对论对此是无解的。狭义相对论从数学方程推导出这样的空间,并认为双方的收缩都是合理的,在逻辑上自相矛盾。作为推导出狭义相对论空间的理论,却无法解决自己造成的矛盾。这样的理论,犹如让我们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我们来到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奇幻世界,这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世界。
科学研究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究竟是宇宙飞船缩短了,还是宇宙缩扁了,理论上必须有一个明确的阐述,不能含糊其词。狭义相对论在这个问题上无法自圆其说,足以证明狭义相对论存在问题。狭义相对论的自相矛盾,是狭义相对论自身的一系列错误,导致了这样荒诞的空间:第一、狭义相对论错误地选择了参考系。对于火车上与火车同方向的光,应该选择火车作为参考系。狭义相对论选择路基作为参考系,用以描述火车上向前的光速,这为他的空时理论埋下了隐患。第二、狭义相对论错误地选择了数学方程。爱因斯坦以路基作为参考系,借助洛伦兹变换来计算火车上向前的光速。这样使用洛伦兹变换是错误的。第三、错误地套上光速不变。洛伦兹变换计算出火车上向前的光速也是c。爱因斯坦便以路基作为参考系的,以火车上光速不变作为前提,推导出他的空间。所以,他是错误地套用了光速不变。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物质运动具有两个属性,一个是物质运动的位置移动,一个是运动的前后顺序。位置移动的表现形式是空间,前后顺序的表现形式是时间。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就分别表现为空间和时间。空间和时间为什么总是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就是因为运动的两个属性是同时具有的,所以运动的两个表现形式也就难分难解、形影不离。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空间和时间不是独立存在的事物,而是附属于物质。它们依附于物质,没有物质,空间和时间也不会存在。
空间是物质运动位置移动的表现形式,这是空间的本质。空间的本质决定了空间是既不能收缩,也不能拉伸的。因为空间并不是一个实体,空间只是一种形式。物质运动速度的快慢,只是单位时间内物质位移的多少而已。运动速度快,没有什么原因会使位移的距离变化。比如:高铁一秒钟行驶了100米,距离就是100米;宇宙飞船一秒钟飞行了100千米,距离就是100千米;哪怕宇宙飞船一秒钟飞行了20万千米,距离也不会变化。宇宙飞船不会因为自己的运动速度快,自己位置移动的表现形式——空间就发生变化了。没有什么物理原因可以使位移的距离发生压缩。
四、速度相加定律,低速运动和高速运动是一样的
当前,物理界的主流观点基本认同爱因斯坦提出的,高速运动和低速运动的速度相加定律不同:伽利略变换适用于低速运动,而高速运动则遵循洛伦兹变换。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还是先看看爱因斯坦是怎么说的。
爱因斯坦先从低速运动开始。“火车车厢,在铁轨上以恒定速度v行驶;并假设有一个人在车厢里沿着车厢行驶的方向以速度w从车厢一头走到另一头。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路基而言,这个人向前走得有多快呢?”“在所考虑的这一秒钟里他总共相对于路基走了距离W=v+w。”也就是说,以路基作为参考系,这个人的速度,是人和火车速度之和。接着,爱因斯坦又说:“我们以后将会看到,表述了经典力学的速度相加定理的这一结果,是不能加以支持的;换句话说,我们刚才写下的定律实质上是不成立的。”[2]爱因斯坦在这里明确否定了经典力学的速度相加定律。
爱因斯坦转而引用洛伦兹变换:“我们同样也可以根据相对论来进行这一探讨。……这样我们得到的就不是方程(A)(指W=v+w —— 本文作者),而是方程(B) 。这个方程对应于以相对论为依据的另一个同向速度相加定理。现在引起的问题是这两个定理哪一个更好地与经验相符合。”[3]
爱因斯坦不认为方程(A)更好地与经验相符合,因为他已经否定了方程(A),而是认为方程(B)更好地与经验相符合。什么经验呢?就是物理学家斐索做的一个物理实验。“光以特定速度w在静止的液体中传播。现在如果上述液体以速度v在管T内流动,那么光在管内的传播速度有多快呢?”对于在流动液体中的光速,爱因斯坦首先明确:“按照相对性原理,我们当然必须认定光相对于液体总是以同一速度w传播的,不论此液体相对于其他物体运动与否。”[4]对于这个实验,爱因斯坦首先选择了液体作为光的参考系,并认定光相对于液体总是以同一速度传播。
但是,接下来爱因斯坦又变了,转而要以管道作为流动液体中光的参考系:“光相对于液体的速度和液体相对于管的速度皆为已知,我们需要求出光相对于管的速度。”爱因斯坦自己对此作了说明并作了回答:“管相当于铁路路基或坐标系K,液体相当于车厢或坐标系K′,而光则相当于沿着车厢走动的人或本节所引进的运动质点。如果我们用W表示光相对于管的速度,那么W就应按照方程(A)或方程(B)计算,视伽利略变换符合实际还是洛伦兹变换符合实际而定。实验作出的决定是支持由相对论推出的方程(B),而且其符合的程度的确是很精确的。”[4]
爱因斯坦对于同一束光选择了两个参考系:第一个参考系为流动的液体,第二个参考系为管道。由于当时没有技术能够测量管道内流水中的实际光速,爱因斯坦运用方程(B)计算管道内流水中的光速。方程(B)计算的结果是:管道内流水中的光速仍然是W,光速不变。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果却相同。光速真的没有变化吗?
我们再回头看一下裴索的实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半透镜后分为两束,一束光与水流方向一致,另一束光与水流方向相反,两束光最终在干涉仪处汇合,产生干涉条纹。当管道中的水流速度从0开始逐渐增大,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有明暗交替的变化。这个实验测量管道内流水中的光速,干涉仪是和管道相对固定的。干涉仪和管道相对固定,就是以管道作为参考系。现在以管道作为参考系,顺水中的光速和逆水中的光速不一样,不然不会产生干涉条纹的明暗变化。这个结果非常清楚地表明,光相对于管道在顺水中和逆水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实验结果明显不符合方程(B)计算的结果。所以,爱因斯坦认为“实验作出的决定是支持由相对论推出的方程(B),而且其符合的程度的确是很精确的”完全不符合实际。由此可以进一步确定:爱因斯坦以管道作为参考系,采用方程(B)计算流水中光的速度,是错误的。
爱因斯坦在这一问题上的两个论述令人非常疑惑。第一个论述是完全否定经典力学的速度相加定律。经典力学的速度相加定律是大量实践和事实所证明的,不知爱因斯坦是依据什么否定这一定律。第二个论述是关于裴索的实验。裴索的实验非常清楚地表明,光在顺水和逆水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不知爱因斯坦为什么还要认定“实验作出的决定是支持由相对论推出的方程(B)”,并且还认为“其符合的程度的确是很精确的”。
我们回到前面的路基上,以路基作为参考系来考察高铁上的光。我们套用爱因斯坦的比喻:路基相当于管道,高铁相当于管道中的流水,高铁上的光相当于流水中的光。裴索的实验表明,以管道作为参考系,光在静止的水中,以及在顺水和逆水中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再套用到高铁上,高铁上的光速在高铁静止时和高速行驶时的速度也会不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存在光速不变,因为光速不变是有条件的。当高铁高速行驶时,高铁上的光以路基作为参考系,光速就要加上高铁的速度。相对于路基,高铁上的光速就是原光速加上高铁的速度。对光速不变的正确理解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光速都是一样的;而不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光速都是一样的。(爱因斯坦的高速运动速度相加定律,是狭义相对论的基石,至今没有得到过实验的验证。我设计了一个验证方案,附后,希望有条件的物理学家予以验证)。
光速不变,人的行走速度会变化吗?人可以走得快一些,也可以走得慢一些,因而人的行走速度是会变的。但我们现在设定,人的行走速度w是恒速。现在的问题是:人以恒速在路基上行走和在高铁上行走,速度会变化吗?和光速一样,人的行走速度也是不变的。人在路基上以w速度行走,以路基作为参考系,速度是w;人在高铁上以w速度行走,以高铁作为参考系,速度也是w。 按光速不变的规则,只要是惯性系,光速不变。这一规则对人的行走速度也是一样的,只要是惯性系,人的行走速度也是不变的。我们再看一下物理实验。只要是惯性系,任何物理实验都遵循同样的物理定律。相同的物理实验,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实验的结果也是不变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惯性系中,低速运动,人的行走速度是不变的。这是不是有着高速运动光速不变的影子。高速运动,光速不变,这是不是又有着物理实验结果相同的影子。低速运动、高速运动、物理实验,他们都遵循着同样的物理定律,不存在高速运动遵循着特殊的物理定律。在第二节,我们已经得出了一个结论:光眼中的世界没有空间,因为光速无法体现参考系空间位置的变化。现在,我们看到:低速运动和物理实验也无法体现参考系空间位置的变化。我们因此又得出一个结论:在所有惯性系中,低速运动、高速运动和物理实验,都无法体现参考系空间位置的变化,因而可以认为他们都无视空间的存在,他们眼中的世界都没有空间。所以,在无视空间这一点上,低速运动、高速运动和物理实验都是一样的。
五、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
我们这个世界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抑或两者兼而有之?爱因斯坦是以相对性来描述这个世界的,运动是相对的,距离是相对的,时间也是相对的,似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不确定的。相对和绝对是一对矛盾,双方互为前提,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有相对而没有绝对,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牛顿认为运动有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他认为:“绝对运动是物体由一个绝对处所迁移到另一个绝对处所;相对运动是由一个相对处所迁移到另一个相对处所”。牛顿对处所的定义是:“处所是空间的一部分,为物体占据着,它可以是绝对的或相对的,随空间的性质而定。”[5]所以,处所是空间,相对处所是相对空间,绝对处所是绝对空间。牛顿对绝对运动的定义是:“这些是绝对处所,而离开这些处所的移动,是唯一的绝对运动”。[6]按照牛顿的论述,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是由空间的性质来决定,而不是由物体自身的运动来决定。
空间能决定物体运动的相对和绝对吗?空间作为物质运动位置移动的表现形式,是附属于物质的,它不能反过来决定它的主体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应该由物体自身的运动来决定。所以,要厘清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我们需要到物体的运动中去寻找答案。
高铁在一条笔直的铁轨上飞速前进,当高铁处于匀速运行状态时,乘坐高铁的乘客感觉不到高铁在飞速前进。此时高铁处于惯性状态(按不存在任何阻力论述),属于相对运动。物体处于相对运动时,运动和静止等效,运动只能靠参考系来描述。当高铁加速或者刹车时,高铁处于加速度状态,乘客会有重心不稳的感觉,不必依靠参考系,就知道高铁在运动。这就是高铁的绝对运动。或者,尽管高铁的速度没有变化,但高铁转弯了,这时乘客会感觉到被甩向一边。所以,当运动方向改变时,也是绝对运动。绝对运动除了可以通过参考系来描述外,还可以通过受到力的作用反映出来。由此可见:高铁的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是由高铁自身的运动状态决定的,而不是靠外来事物决定的(除非该事物对高铁施加了某种力),也不是靠参考系决定的。
一般来说,物体处于惯性状态,是相对运动;物体处于加速度状态,是绝对运动。速度不变,方向不变,是相对运动;速度变化,方向变化,是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有个简单的区别:当运动和静止等效,是相对运动;当运动不能和静止等效,是绝对运动。在物理上的区别是: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处于惯性状态,是相对运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正在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是绝对运动。当力的作用停止后,又回归到相对运动。还有可观察的区别是物理实验:相对运动中的物理实验和绝对运动中的物理实验,结果会表现出不同。在相对运动中,相同的物理实验结果相同(见图一);在绝对运动中,同样的物理实验,结果会不同(见图二)。因为绝对运动除了和相对运动遵循同样的物理定律外,绝对运动还受到力的作用。这一作用也会作用到物理实验上,使物理实验的结果出现变化。作用力小,出现的变化小;作用力大,出现的变化大。所以,相同的物理实验,结果相同,是相对运动;结果不同,是绝对运动。
区分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上述三种方法,是不完善的,或者不是绝对的。我们在依据这些方法作出判断时,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偏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在自转,因而我们有白天黑夜。地球的自转,是地球依靠自身的惯性在转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而且,我们在地球上的惯性系(如匀速直线前进的火车和轮船)中做的物理实验,相同的实验结果也相同(见图一)。地球依靠自身的惯性自转,是相对运动还是绝对运动?
我们生活在地球表面,地球在自转,因而我们一直在改变着运动方向。按照牛顿的论述,旋转运动会产生飞离旋转运动轴的力。所以,我们一直处于绝对运动中。但是,我们在地球表面的惯性系中做的物理实验,实验结果却是相同的,并没有体现出地球的绝对运动?地球的自转运动,会产生飞离旋转运动轴的力,这个力必然会作用到物理实验上来。但是,实验的结果为什么没有体现出地球的绝对运动?因为地球的质量巨大,产生的引力很强大;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慢,所以产生的飞离旋转运动轴的力和地球的引力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由于这两个力方向相反,飞离旋转运动轴的力完全被引力掩盖了,所以物理实验体现不出地球的绝对运动。物理实验是区分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权威标准,如果物理实验面对这样的情况无法区分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那么区分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就会有模糊地带,这在道理上是说不通的。
上述的物理实验无法体现地球的绝对运动,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就此下结论,认为物理实验对这样的运动缺乏判断能力。不同的运动,有时需要选择不同的物理实验来作出判断。牛顿曾用旋转水桶的实验来证明绝对运动。牛顿的这个设想从表面看是正确的。当水跟随水桶一起旋转后,水会一点一点地离开中间,并沿桶壁上升,使水面形成一个凹型。这表明水有离开转动轴的倾向,从而证明水桶和水的旋转是真实的运动。牛顿认为:真实的运动表明水离开了它原来的绝对处所,因而就是绝对运动。但牛顿论述的绝对运动和我论述的绝对运动含义不同。牛顿意义的绝对运动是物体移出了原来的绝对空间,是物体相对于绝对空间作出的运动。绝对空间是不存在的,我在《空间的本质》一文中,对此已有论述。所以,牛顿意义的绝对运动也是不存在的。要证明地球存在绝对运动,虽然不能采用牛顿的这项实验,但总有物理实验能证明地球的绝对运动。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做了一个摆动实验。悬挂的摆锤摆动时,会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实验的结果不断变化,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也证明了地球的绝对运动。
六、运动的本质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运动有相对运动,也有绝对运动。不论是相对运动还是绝对运动,他们都是运动。那么,运动究竟是什么?即运动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要认识运动的本质,也只能到运动中去寻找答案。我们从运动的表现来看:运动,似乎就是从空间的一处移动到空间的另一处。但是,我们在第一节看到:空间不能作为光的参考系;我们在第四节看到:低速运动、高速运动和物理实验,他们眼中的世界都没有空间;我们从空间的本质看:空间只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所以,如果我们想把运动描述为从空间的一处移动到空间的另一处,我们根本找不到能表示移动的标识;我们无法表述:物体从哪部分空间移动到哪部分空间。那么,运动和空间有关系吗?有。空间是物质运动位置移动的表现形式,这就是运动和空间的全部关系。我们看到的运动,比如:人行走,从家到超市;汽车,从家到单位;高铁,从上海到北京;飞机,从上海到乌鲁木齐;火箭,从地球到火星。运动,都是从一个具体的位置移动到另一个具体的位置。
为了能更好地分析问题,需要排除一些无关的因素,我们到太空中去看看物体的运动。我们乘坐宇宙飞船高速飞行在太空中。当飞船的发动机关闭后,虽然我们知道飞船在高速飞行,但我们感觉不到飞船在飞行。这时飞船处于惯性状态,运动和静止等效。我们设想,此时,近处没有其它星球可以作为参考系,只有极其遥远的天际,星星在闪烁。依据这些闪烁的星星,无法清楚地描述飞船的运动。这时有另一艘宇宙飞船从边上相向飞过,我们会看到这艘飞船在高速飞行,而我们自己却处于静止状态。对方飞船上的人,却感觉他们静止,我们在高速飞行。不管飞船上的人感觉怎么样,这时运动表现为:你飞过来,我飞过去。即:飞船和飞船的互动。
在太空中,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特定的惯性状态,不同物体的惯性状态是不同的。不同的惯性状态,是指不同的物体,以同一个物体(比如太阳)作为参考系,他们相对于这个参考系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不同。不同物体由于他们的惯性状态不同,因此他们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显示出物体在运动。宏观世界物体的运动,就是物体和物体的互动。
物体不论处于惯性状态还是加速度状态,他们的运动均表现为物体和物体的互动。但他们互动的速度如何确定?惯性状态只有相对运动,相对运动只能依靠参考系来描述。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速度会不同。因此,一个物体会有许多不同的相对速度。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由力引起,表现为a=F/m。如果是在匀加速状态下,速度每秒增加10米,加速度就是10米。
我们把运动速度分为相对速度和加速度,这样便于深入分析狭义相对论的空时理论。按照狭义相对论,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空间的距离会缩短,时间会变慢。这个物体的速度是什么速度?爱因斯坦的空时理论,是建立在惯性系上的,我们先按惯性系来考察。惯性系只有相对速度。按照运动的本质,我们可以知道物体的速度,就是物体和物体互动的速度。一个相对速度,仅仅是两个物体互动的速度,如果再加入一个物体,三个物体在一起互动,就会形成三个相对速度。这三个物体互为参考系。按照物理原理,他们作为参考系是平权的;其中没有哪一个物体具有特别的优势,以该物体作为参考系确定的相对速度比其他相对速度更正确。不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当一个物体的相对速度接近光速时,这只是该物体的一个相对速度,该物体还有许多不同的相对速度。在物理上,这些相对速度都是平权的,所以距离缩短和时间变慢,究竟是哪一个相对速度引起的?根据狭义相对论,按照洛伦兹变换计算,不论物体的哪一个相对速度,都能引起该物体的空时变化。但距离不可能同时按照许多不同的相对速度缩短成许多不同的距离,时间也不可能同时按照许多不同的相对速度变慢成许多不同的时间。可见,一个物体众多的相对速度,无法引起相对论的空时变化。那么,如果是加速度,是否能引起相对论的空时变化?加速度a=F/m,从实际变动的量来看,对于爱因斯坦的空时理论是微不足道的,无法引起空时变化。如果加速度要接近光速,从物理上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加速度也无法引起相对论的空时变化。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能引起相对论空时变化的速度,不可能是相对速度,也不可能是加速度;最后的结论是:没有什么速度可以引起狭义相对论空间和时间的变化。
我们分析了物体运动的种种现象,从运动的状态来说:有惯性状态和加速度状态;从运动的速度来说:有相对速度和加速度(这里的“相对”,是面对、相向的意思,不是相对绝对的“相对”),他们都是真实的速度。从运动的性质来说:有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从运动的本质来说:运动就是物体和物体的互动。
这是宏观世界的运动,微观世界的运动又是怎么样的?我们就来看看光吧。光速不变,光速为什么不变?我们依据前面的分析,能够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首先,依据第二节的结论:光眼中的世界没有空间;其次,依据本节关于宏观物体运动的本质,是物体和物体的互动。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光速不变,不是光以自己固有的速度在空间中飞行,而是光和物质互动的速度是既定的。宏观物体的互动,速度有一个起步的过程,比如汽车、飞机,速度从0起步,再逐渐加速,而光则没有这个过程,光一出来就是每秒30万千米,不需要加速过程。这说明光和物质的互动有他们的特别规则,和宏观物体的互动不同。
光速不变,不是光速不会变化。光速不变,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光速是一样的。我们在第四节曾设定人以恒速行走,但实际上,人行走的速度是会变化的。光也一样,光在太空中,速度最快;在地球表面的空气中,光速就低于在太空中的速度;如果光在水中,速度就更慢了。说明光速实际是会变化的。光在和物质互动时,物质越是稀薄,速度越快;物质越是稠密,速度越慢,直至光无法通过。
光在高铁车厢内,它和什么在互动呢?我们是以车厢作为参考系来观察光速的。但光不是和车厢在互动,光不知有车厢,光只是在和空气互动。光和空气的互动有其特定的规则,他们互动的规则决定了他们互动的速率。当高铁在铁轨上高速奔驰时,车厢内的空气也和高铁一起在高速奔驰。车厢内的空气相对于高铁车厢是不动的。所以,我们以高铁作为参考系,光速不变。因为光是和高铁车厢内的空气在互动,光和空气互动的速率是既定的,所以光速不变。但当我们以路基作为参考系时,光和车厢内空气互动的速率,不会因为我们是在路基上观察就发生了变化。所以从路基上看,车厢里的光速,就是原光速加上高铁的速度。如果高铁中间是贯通的,光向前穿出了高铁前挡风玻璃,这时光离开了高铁。高铁外的空气,并没有和高铁一同高速奔驰,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光一旦离开了高铁,又回到了原来的速度。
狭义相对论的空时理论,没有得到过实验的验证。洛伦兹依据他的方程,预言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会缩短,并引起物质密度的变化。实验否定了洛伦兹的预言,可以说就是否定了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会缩短。但为什么狭义相对论的空时理论会得到广泛的接受,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狭义相对论的空时理论有数学方程作为依据。
爱因斯坦依据数学方程推导出他的空时理论,至于物理上为什么空间会收缩、时间会变慢,没有提供一点依据。在物理上原因不清楚,仅仅依据数学方程得出这一结论,数学方程为什么可以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这和数学的本质有很大关系。因为数学是物质运动和变化所遵循的量变法则的科学。数学方程揭示的,就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数量变动规则。这是自然界的量变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数学方程推导出来的结果,似乎就是真理了。但是,理论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因为,数学方程的应用,有可能会出错。比如,有数学方程计算出空间有11维。11维空间有实验依据吗?没有。我们的实践证明,空间只有三维。但有些人却把数学凌驾于实践之上,认为空间的另外8维卷起来了。他们发现卷起来的另外8维空间吗?也没有。当理论不符合实践的结果,理论就是错误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证明空间只有三维,实践也就证明11维空间是谬误。狭义相对论的空时理论,就是错误地应用了数学方程,赋予了洛伦兹变换错误的物理内容,所以导致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空间和时间。
参考文献:
[1] 魏彬武.空间的本质[J].探索科学,2021(4):240-243.
[2] 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M].杨润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5.
[3] 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M].杨润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0.
[4] 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M].杨润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1.
[5] 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M].王克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4.
[6] 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M].王克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5.
[7] 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M].王克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7.
[8] 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M].王克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6.
附:高速运动速度相加实验方案
- 指导思想
目前的物理学界,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唯心主义盛行。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论。这样一种披着科学外衣的上帝创世说,竟然在我国大行其道。还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明显违反唯物辩证法,我们的媒体却把爱因斯坦捧上了天。这样的状况亟待扭转。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科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 实验方向
狭义相对论的空时理论,是一系列的错误造成的,其中包括爱因斯坦创建的高速运动速度相加定律。高速运动速度相加定律是狭义相对论的基石,至今没有得到实验的验证。对光速的测量,迄今为止都是采用纵向测量的方法。本项实验采用全新的光速横向测量方法,以验证光速和交通工具速度相加的结果。
- 设备
需要定制红色脉冲激光装置一台,横向测量脉冲激光速度的测量仪一台,一辆中巴。
- 技术要求
在笔直的道路上,中巴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车厢的后部向前发射红色脉冲激光,从道路边侧面测量车厢内的脉冲激光。激光的每一个脉冲和间隔,约1.66纳秒(脉冲的宽度50cm)。实验时,必须关闭车厢的所有车窗,关闭空调,确保车厢内的空气稳定的和车厢一起前行。
- 实验的意义
如果实验证明高速运动和低速运动的速度相加定律是一样的,本项实验就证明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是完全错误的,同时还证明《空间的本质》对空间的定义是正确的,也证明本文对运动的定义也是正确的。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科学家不创造任何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现成的隐藏着的真实;艺术家创造真实的类似物。
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因而迫切需要对怎样使大量立法和司法解释有效而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
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
所有的科学都是错误先真理而生;错误在先比错误在后好。
社会主义是科学和文化的社会。要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当之无愧的成员;应当努力地和好好地学习;获得很多的知识。
在科学思维中常常伴着诗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想象过程。
在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
没有时间思索的科学家;那是一个毫无指望的科学家;他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制度;挤出足够的时间去思索;那他是最好放弃科学。
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
科学的探讨与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所以我在我的工作里面寻得了快乐。
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
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
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