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w~ ⊙o⊙我又来了
你是否想过光——这一神奇的东西究竟是波还是粒子?这一篇文章,就要叙述一场关于光是波还是粒子的“战争”,当然,由于这篇文章叙述的是过去的事情了,当时的科学家理论不是最准确的,请注意。
微粒说VS波动说:
Part1:波动说:
一开始,罗伯特·胡克认为(注意,这仅仅是他认为,并不是现在认为正确的理论)光线在一个被称作以太的介质里以波的形式四射。
后来,由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首先提出波动说,顾名思义,波动说就是认为光是一种波,他认为认为光的运动不是物质微粒而是媒质的运动,也就是波动。
欧拉也是波动学说的支持者之一,他认为波理论更容易解释衍射现象(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就比如在障碍物的边缘,一些波偏离直线传播而进入障碍物后面的“阴影区”的现象。)
于是,支持波动说的大佬们有:惠更斯,欧拉,菲涅尔……
波动说看起来很厉害,但是,却存在一个迷惑的地方: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虽然曾有过以太的假想,但这也因为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为了证明“以太”是存在的而做的一个实验,但是最终实验结果并不理想,甚至被称为“物理学史上最成功的失败实验,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以太”不存在更接近真理)陷入了强烈的质疑。
Part2:微粒说:
来源:法国数学家皮埃尔·伽森荻认为物体是由大量坚硬粒子组成的。并在他所著的书中涉及到了他对于光的观点。他认为光也是由大量坚硬粒子组成的。
微粒说,顾名思义,它认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赞同这个观点呢?微粒说可以很容易地解释光的直进性,也可以解释光的反射,因为粒子与光滑平面发生碰撞的反射定律与光的反射定律相同。
支持微粒说的大佬有:伽森荻,牛顿(一定要注意,可能有些文章里会说微粒说是牛顿提出的,但实际上牛顿只是微粒说的支持者之一)……
微粒说看着也很符合逻辑,但是它也存在一个不合理的地方:微粒说在解释一束光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处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以及几束光交叉相遇后彼此毫不妨碍的继续向前传播等现象时,却会有很大的困难。
此时此刻,你肯定会感觉很懵吧,这个理论有问题,那个理论也有问题,唉,这究竟是为什么啊!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种理论都是正确的,而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
波粒二象性,我将在下一篇文章科普这个内容,期待吧!
Bye~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
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科学的进步取决于科学家的劳动和他们的发明的价值。
所有的科学都是错误先真理而生;错误在先比错误在后好。
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无论鸟的翅膀是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着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
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的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我的神秘的桎梏。
最好是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
假设是科学的天梯—-歌德
波粒二象性初中物理学过
不应该是高中的吗😲
收藏《天驱科普时——微粒说与波动说》文章
点赞《天驱科普时——微粒说与波动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