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与刘桂琳教授团队特任副研究员何志成创建一套全新测量星系电离气体物理性质的方法,首次发现活动星系中心高速外流在百光年尺度上的规模加速现象,速度超出经典的黑洞-吸积盘风尺度一百倍以上。
星系中心活跃的巨型黑洞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会有效调节星系演化,阻止星系生长得过于庞大,称作活动星系核反馈机制。 活动星系中心黑洞吸积周边物质时形成旋转的吸积盘,将大量气体电离并吹向星际太空,形成高速外流。 外流气体将物质和能量从星系核区携带至寄主星系中,是活动星系核反馈的主要形式之一。 然而,人们对活动星系外流的物理属性、起源、加速机制及它对星系演化的具体影响仍知之甚少。
外流的速度是理解外流起源及衡量外流对星系环境影响的核心参数之一,但探测外流最重要的手段是光谱吸收线,外流速度只能间接推算,模型依赖性强,且结果不够可靠。 学界普遍通过对密度敏感的离子激发态吸收线来推算,但由于技术复杂、结果不确定,对宽吸收线高速外流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
历经数年,何志成开发出一种同时利用响应函数的幅度和相位资料的新方法,成功获得类星体外流的运动学数据,首次发现高速外流在百光年速度上的加速现象,该速度超出经典的黑洞-吸积盘风尺度一百倍以上。 这意味着类星体宽吸收线可能确实并非由黑洞吸积盘风主导,或至少说明黑洞吸积盘风并不是高速宽吸收线外流机制的唯一选项。
这些高速外流起源何方? 加速机制是什么? 何志成等人猜想,星际尘埃极有可能在外流加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他们发现,在黑洞吸积盘辐射与尘埃的相互作用模型中,加速外流气体所需的尘埃含量与观测上的尘埃消光在一个标准差内完全一致。 通过数据分析推算出外流的起源尺度,发现速度超过尘埃的升华半径,与尘埃环的速度相吻合,有力支持类星体高速宽吸收线外流的尘埃环起源。 该发现显示,尘埃在吸积盘辐射与星际介质之间的耦合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使得外流对寄主星系中的恒星形成活动产生显著影响。
【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节录自科学网页;新闻信息由林景明提供】研究全文刊登在2022年2月11日出版的《科学进展》期刊;标题是:Evidence for quasar fast outflows being accelerated at the scale of tens of parsecs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
科学要求一切人不是别有用心而心甘情愿地献出一切;以便领受冷静的知识的沉甸甸的十字勋章这个奖赏。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在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
在科学工作中;不愿意越过事实前进一步的人;很少能理解事实。
科学的进步取决于科学家的劳动和他们的发明的价值。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只有艺术和科学能提高人
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柏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