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宇宙极早期的历史追溯到10 秒。描述这一段宇宙极早期演化进程的模型称为暴涨模型。
宇宙温度与宇宙尺度成反比,宇宙的暴涨意味着温度的猛降。暴涨阶段结束时,宇宙尺度猛增了几十个量级,温度也猛降了几十个量级。暴涨阶段过去之后,通过大量粒子产出的过程使宇宙重新加热,回到标准大爆炸模型所描述的正常演化轨道上来。
暴胀前后宇宙温度与尺度的变化:
对称性是20世纪末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中心思想之一。根据对成型原则,正、反粒子的数量应当是对称而相等的。如果正、反粒子数一直保持严格相等,所有物质粒子都湮灭掉了,就不会演化成今日的宇宙。在严格对称的基础上,出现了非常微小的不对称情形,理论物理学家们称之为对称性的破缺。
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于1956年最先指出的宇称不守恒现象是对称与破缺的一个实例。他们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位美籍中国物理学家吴健雄通过实验证明了他们的结论。吴健雄获得1978年首届沃尔夫奖。
对称性与破缺并存才创就了今日的宇宙。神秘而和谐的大自然自身的美,与人类心灵深处的美是相通的:“对称性+破缺=美”这条人文科学美学中的原则,居然在宇宙创生极早期的过程中被体现出来,而那时人类还远没有诞生,这真是不可思议。
宇宙将如何终结
举世公认的标准宇宙模型指出,显示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突发性的空间膨胀事件)。直到今天,膨胀仍在继续。未来宇宙将会一直膨胀下去,还是膨胀到一定程度重又收缩回来,关键在于整个宇宙的物质平均密度。宇宙膨胀是当初“大爆炸”给它的力,如果膨胀运动所具有的速度超过由宇宙质量决定的逃逸速度,那么膨胀就会永远继续下去;反之,如果膨胀速度小于逃逸速度,膨胀终会停止并转为收缩。临界情况就是两个速度刚好相等。与之相应的宇宙物质平均密度称为临界密度。理论上给出的临界密度值为10 克/厘米 ,这相当于每立方米体积有6个质子或中子的质量。
永远膨胀下去的宇宙称为开宇宙。开宇宙的平均温度将越来越低,所有恒星的热核反应将逐渐熄灭,辐射能量不断减少,所有的物质终将衰变殆尽,只剩下稀落的光子和中微子,不会再出现任何重大的物理过程来打破宇宙那空虚荒凉的状态。永久之长,长不可测。在这之前许久,人类及所有宇宙中的生命早已冻死,不复存在了。
暗物质
暗物质是指那些不发出任何辐射因而探测不到的宇宙中的物质。已经死去的恒星的残骸;黑矮星、停发脉冲的中子星、黑洞;弥漫于星际和星系际的尘埃和电离气体;还有星团级和星系级的大黑洞……这些都是暗物质。
根据星系中恒星运动的情况,用力学定律推算出来的星系质量,叫引力质量。而通过统计恒星的个数及它们发光的情况,得出的星系质量叫光度质量。结果发现,引力质量总是比光度质量大得多。为什么?因为星系中存在着大量暗物质。光度质量只是那些发光物质的质量,而引力质量是发光物质与暗物质加在一起的质量。
暗物质:
鲸鱼座NGC720外围的暗物质:
WMAP 与 SDSS 的工作,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宇宙数据:宇宙年龄为(137.2±1.2)亿年;宇宙总密度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只占27.36%,余下的72.6%属于“暗能量”。在27.36%的物质中,亮物质只占4.56%,余下的22.8%属于暗物质。而在22.8%的暗物质中,星际气体占3.6%,黑洞占0.04%,中微子占0.1%,余下的19.06%才是暗物质的主体。
应用根据引力透镜效应描绘暗物质的方法,欧洲和美国的科学家2007年1月7日首次公布了局部宇宙空间暗物质分布的三维图:
暗物质的谜团远没有揭开。人们惊讶地发现,自然科学发展到今天,对宇宙的总体认识,只有不足5%的亮物质算是被了解清楚了,加上朦胧莫测的暗物质,也只占到理论临界密度的27% 。按照宇宙平直性的要求,还应当有 73% 的物质,那又是什么?人类更加茫然了。在进入 20 世纪与 21 世纪之交的时候,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们共同猜测.
暗能量
暗能量与暗物质大不相同。暗物质虽然不发光,但它和亮物质一样有引力,可成团。而暗能量不仅探测不到,而且不成团,是均匀的、分散的;不仅没有引力,或许还有斥力。
宇宙密度分布图: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科学地探求真理;要求我们的理智永远不要狂热地坚持某种假设。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令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
正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科学的真理必将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广泛传播;无往而不胜。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科学的进步取决于科学家的劳动和他们的发明的价值。
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
再没有别的任何艺术或科学;比战争艺术或战争科学更困难的了。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
在学习中;在劳动中;在科学中;在为人民的忘我服务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科学决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本写完了的书。每一项重大成就都会带来新的问题。任何一个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出现新的严重的困难。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而是科学界毫不知名的人物
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车尔尼雪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