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都要有一个开端,宇宙也不例外。
牛顿曾认为我们的宇宙大小是恒定不变的,但后来哈勃用望远镜发现, 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系远离地球的速度就越快,因此宇宙大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膨胀。
上世纪90年代对于暗能量的研究,还揭示了宇宙膨胀是一个加速过程,也就是随著时间的流逝,宇宙中星系与星系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大。
但不论宇宙的大小如何变化,有一个事实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宇宙内的所有物质都存在于「空间之内」,一旦认识到这个事实,紧随而来的问题就是
「空间之外是什麽?」
现在的科学界很少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阐明了,宇宙中资讯传递速度的上限是光速,而宇宙从138.2亿年前大爆炸诞生至今,膨胀速度都是超过光速的。
在哈勃望远镜的眼裡,465亿光年之外的星系是不可见的,因为那裡的空间膨胀速度已经超过了光速,那裡的星系发出的光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飞到地球。
在半径465亿光年,直径930亿光年的「可观测宇宙」裡, 天文学家保守估计有2000亿个星系,它们都和银河系一样,拥有数千亿颗恒星和数万亿颗行星,而对分佈在各个行星上的智慧文明来说,他们看到的宇宙也是不尽相同的。
如果此刻有个外星文明距离地球465亿光年,那麽它们的天文学家是发现不了地球的,因为地球在它们的光锥之外。
现代宇宙学理论认为,由于时间和空间都是从138.2亿年前的大爆炸瞬间才开始存在的,所以身处时空之内的我们, 是无法跳出时空范围去探寻时空之外的秘密的,颇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味道。
并且宇宙之内的自然规律以及研究方法,在宇宙之外是否同样适用?这些都还是未知数,所以如果非要给宇宙之外下一个定义或者描述一下的话,那就是两个字 「混沌」
在传统的宇宙学之外,还有一些关于多元宇宙的理论,比如泡宇宙论就认为,138.2亿年前塑造我们宇宙的奇点大爆炸,并不是唯一的大爆炸,换言之就是说大爆炸奇点不止一个,宇宙也不止一个。
所以在我们的宇宙之外,还存在著其他的宇宙,它们像泡泡一样悬浮在无尽的虚空中,就像星球悬浮在无尽的宇宙中一样,但根据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观,泡宇宙论中的「宇宙泡泡」并不是我们熟知的三维球体, 而是多了一个维度或者说「方向」的四维超球体,因此人类未来就算掌握了近光速飞船技术,也只能一次次地回到原点,就像麦哲伦当年的环球航行一样。
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宇宙中的光是沿著测地线而不是直线飞行的,飞经黑洞时甚至会被弯折成闭环,所以儘管在光速飞船的驾驶者看来自己的航线并不弯曲,但由于光是弯曲的,所以「向著宇宙边界衝锋」的结果,只能是回到原点。
就像唯一清晰认识到地球是个球的办法,只能是脱离地球「平面」,飞到外太空亲眼看到地球悬浮在宇宙中一样。同理,想要看见宇宙的边界,就得从「第四个方向」入手,脱离本宇宙才能看到本宇宙的边界。
2020年获得诺奖的「霍金生前好友」彭罗斯认为,宇宙是一个又一个的迴圈过程,不断经历著膨胀和坍塌。
但按照目前的宇宙学观测结果, 仍在加速膨胀的宇宙似乎离收缩遥遥无期,并且受限于光速限制,就算宇宙在未来某一时刻由膨胀转为坍缩,光锥之外的我们也不可能知道这个消息。
人类现在能做的,就是继续建造更强大的望远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学科学是一口气也松不得的;科学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在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
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在学习中;在劳动中;在科学中;在为人民的忘我服务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一分时间;一分成果。对科学工作者来说;就不是一天八小时;而是寸阴必珍;寸阳必争。
热爱实践而又不讲求科学的人;就好象一个水手进了一只没有舵或罗盘的船;他从来不肯定他往哪里走。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就没有科学
无数事实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