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球一样挂在天空,每时每刻,它都在无私地向地球输送能量,正因为如此,地球才会成为生命的天堂,而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一种具有高等智慧的生命,早就已经习惯了太阳的存在。
尴尬的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裡,人类对太阳都知之甚少,甚至连太阳为什麽会发光发热都搞不清楚。要知道燃烧是需要氧气的,但宇宙真空中不存在氧气,为何太阳却可以熊熊燃烧呢?
是因为太阳自带氧气吗?早在19世纪末,这种观点就被否定了,因为科学家通过对太阳光谱的分析发现,太阳主要是由氢和氦构成,其中氢佔据了太阳质量的大约4分之3,馀下的几乎全都是氦,而太阳的氧含量仅占太阳质量的大约0.77%,根本就不足以支持太阳在宇宙真空中熊熊燃烧。
在20世纪的20年代,物理学家法兰西斯·阿斯顿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4个单独的氢原子核的质量之和,总是略微大于一个氦原子核的质量。
科学家据此推测,这种质量的亏损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理论依据是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的质能方程,即E=mc^2),或许太阳就是通过将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来产生能量。然而这种观点在提出之后不久就遇到了难题,怎麽回事呢?
想要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就必须让它们离得非常近,这样强核力(又称强相互作用力)才可以将氢原子核束缚在一起,但氢原子核其实就是一个质子,而质子都是带正电的,因此质子和质子之间存在著斥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让氢原子核具备很高的动能,才可以克服这种斥力。
我们知道,温度其实就是指微观粒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也就是说,必须要有足够高的温度,核聚变才可以发生。从理论上来讲,氢原子核发生核聚变的温度至少需要上亿摄氏度,但根据科学家的估算,太阳核心的温度却只有1500万摄氏度左右,完全达不到氢原子核发生聚变的标准。
这应该如何解释呢?科学家们陷入了沉思,不久之后,他们在量子力学中找到了答案。1926年,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提出了薛定谔方程,通过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出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简单来讲就是,在量子力学中,即使微观粒子本身的动能不足,它也有一定的概率穿过障碍。
这种现象被称为「量子隧穿效应」,在1927年的时候,物理学家弗裡德里希·洪德在「双阱位势实验」中,首次发现了「量子隧穿效应」的存在。
而这也就意味著,太阳核心的质子(即氢原子核)也有一定的概率在自身动能不足的情况下,通过「量子隧穿效应」直接穿过由质子之间的斥力所形成的障碍,从而发生核聚变。
至此科学家终于揭开了太阳的能量来源之谜,据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太阳其实并没有在宇宙真空中熊熊燃烧,它的光和热都来自于其核心的核聚变反应,根本就不需要氧气的参与,而这与基于化学反应的燃烧现象有著本质的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太阳核心的核聚变反应主要是「质子-质子链反应」,而不是简单地由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氢原子核。
如上图所示,在太阳的核心,首先是两个质子聚变成一个氘原子核,接著氘原子核又会与另一个质子聚变成一个氦-3原子核,在此之后两个氦-3原子核又会聚变成一个氦-4原子核,并且有两个质子会被释放出来。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由于发生「量子隧穿效应」的概率以及两个质子聚变成氘原子核的概率都非常低,因此在太阳的核心,核聚变反应就能够以非常缓慢的速度进行,而这也是太阳能够持续稳定地释放出光和热的原因。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社会主义是科学和文化的社会。要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当之无愧的成员;应当努力地和好好地学习;获得很多的知识。
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
无论鸟的翅膀是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着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
智慧不属于恶毒的心灵;没有良心的科学只是灵魂的毁灭。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
任何人都承认实验是科学之母;这是确定不移的真理;谁也不会否认。
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所有的科学都是错误先真理而生;错误在先比错误在后好。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科学地探求真理;要求我们的理智永远不要狂热地坚持某种假设。
核能不用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