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9日11时,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空间站中最关键的一个组件是核心舱,被命名为“天和”。它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为22.5吨,是我国研制的最大航天器,也是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射的最大最重的航天器,超过了国际空间站上任意一个密闭舱段。
核心舱可分为资源舱、生活控制舱和节点舱。资源舱为空间站提供电力、燃料等必需资源。生活控制舱又分大柱段、小柱段,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节点舱是空间站的对接枢纽,用来连接各个舱段及飞船。从位置上讲,核心舱位于空间站“T”形架构的主干上,以后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都将与它连接。如果将来空间站要扩建,会将两个核心舱相连,形成一条主轴,这种桁架式的结构也是未来空间站的发展趋势。
从功能上讲,核心舱是整个空间站的大脑,是当仁不让的“核心”。它集成了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消防系统、空气处理系统、厨房、卫生间、睡眠区等。如果用三个简洁的关键词对核心舱的功能进行概况的话就是:管理、控制、生活。
扩展
中国载人空间站,简称中国空间站或天宫空间站,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建造计划预计于2020年至2025年间进行,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可达90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胡文瑞在做客上海科协大讲坛时表示,按照载人航天阶段性规划,我国空间站有望于2022年投入运转,而根据空间站“五舱”结构,首舱或可在2018年前后上天。
空间站工程将继续使用已有的神舟飞船、长征2F火箭、发射场和着陆场。大型空间站的舱室将由正在开发的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都是密封加压舱,核心舱前部的5个对接口平时与一艘神舟飞船、两个空间实验舱(即梦天、问天)以及货运飞船天舟对接,最后留有1个对接口供宇航员出舱活动使用。
建设大型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这个阶段中国将掌握近地轨道空间组装、近地轨道长时间有人驻留等技术。
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战略规划研究室副主任张伟表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在2020年将进入载人空间站阶段,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核心舱天和以及实验舱梦天、问天已箭在弦上。到2024年,(上述空间站)有望成为全世界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一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后,我国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期间,规划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已完成正样产品总装,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正在开展初样研制;空间科学应用载荷已陆续转入正样研制,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四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我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将于2020年7月前后完成。
(来源于百度百科)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学科学是一口气也松不得的;科学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
在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一分时间;一分成果。对科学工作者来说;就不是一天八小时;而是寸阴必珍;寸阳必争。
在科学思维中常常伴着诗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想象过程。
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再没有别的任何艺术或科学;比战争艺术或战争科学更困难的了。
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科学既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成果;又是最有希望的物质福利的源泉。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
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华罗庚
一分成果。对科学工作者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