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日月星辰总能勾起人们对广袤星空的幻想,激发出文人墨客的创作欲望。我们不妨来领略一番这星空里的诗意,也欣赏一番这充满诗意的星空。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当一个婉约派词人变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时,这么一首气度恢宏、意境缥缈的作品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星河欲转千帆舞”,正如日月东升西落,众多星辰亦会因地球自转而斗转星移,此现象被天文学家们称作“周日视运动”。诸多天文摄影爱好者们精彩的“星轨”作品,便是天体周日视运动的最好体现。而同样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也曾在诗中描写过这一景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屏风上烛影摇曳,银河渐落,晨星隐没,嫦娥偷吃灵药,如今却独处碧海青天之中,夜夜寒心。在这首同样描写周日视运动的佳作中,“晓星”一词或可指代启明星,即古代对金星的称呼之一。作为与我们的平均距离最近的一颗行星,金星是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要说金星的其他名称,不妨先来看一下这句诗:
这句诗选自苏轼的《和陶贫士七首其一》,描写了日落后金星与残月两者相依的景象。金星被古人称为“太白”,这颗内行星只能在日出前或日落后才能被我们所见,伴随晨光而升称之为“启明”,伴随昏影而落称之为“长庚”。此外,太阳系其他肉眼可见的行星自然也有其古时候的名称:水星谓之“辰星”,火星谓之“荧惑”,木星谓之“岁星”,土星谓之“镇星”。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夜微凉,天色如水,萤火虫与夜空星辰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秋夕画卷。牛郎星,又名河鼓二,位于天鹰座;织女星即织女一,是天琴座的亮星。二者和天鹅座的天津四共同组成了“夏季大三角”,与横跨其中的灿烂银河共同点缀了夏季和早秋的夜空。
观赏完这浩瀚的星空,我们再来看看每逢中秋之时的主角——月亮。一首人尽皆知的《水调歌头》,诉说了苏轼对世事无常的感叹,借月亮表述了对离别的不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世并非完美,正如月亮有圆有缺。月亮的圆缺——即月相的变化——和古代的农历息息相关:从初一“朔”的新月,经过“上弦”,到十五“望”的满月,再经“下弦”,最终回到“朔”,完成一个周期29.5天的循环,称为一“朔望月”。除中秋之外,还有一个适合赏月的中国传统节日,如下面的五言律诗所述: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宵之夜,花灯如昼,佳人之约,明月为证。只可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玉轮依旧,却不见了曾经的赏月之人,毕竟“此事古难全”。尽管如此,“但愿人长久”,我们也依然祝愿,万千家庭能像那明月一般,欢聚团圆。
作者:丛雨
APC科普组编辑部
转载请标注来源:APC科学联盟,作者丛雨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
科学要求一切人不是别有用心而心甘情愿地献出一切;以便领受冷静的知识的沉甸甸的十字勋章这个奖赏。
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因而迫切需要对怎样使大量立法和司法解释有效而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感谢科学;它不仅使生活充满快乐与欢欣;并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
感谢科学;它不仅使生活充满快乐与欢欣;并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
一分时间;一分成果。对科学工作者来说;就不是一天八小时;而是寸阴必珍;寸阳必争。
没有时间思索的科学家;那是一个毫无指望的科学家;他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制度;挤出足够的时间去思索;那他是最好放弃科学。
感谢科学;它不仅使生活充满快乐与欢欣;并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没有时间思索的科学家;那是一个毫无指望的科学家;他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制度;挤出足够的时间去思索;那他是最好放弃科学。
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