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入围博克体计划>天文专家批驳新年天文奇观扎堆说法

天文专家批驳新年天文奇观扎堆说法

热帖

2010年1月4日北京晚报:篇题为“1月份天文奇观扎堆”的 报道,正在被新闻媒体和各地网站大量引用。这篇新闻中提到,今年1月期间将有5场“罕见 的 天文奇观”扎堆上演;其中,元旦的 月偏食、1月4日的 象限仪流星 雨和1月15日的 日环食,更是被媒体奉为“不容错过”的 三大天象。

类似的 新闻内容,恐怕读者早已不陌生。在网上检索,2008年我国共刊发1090篇涉及“天文奇观”的 新闻报道。去年是国际天文年,恰逢鹿林彗星 年初 重返地球,7月22日又有日全食发生,有关“天文奇观”的 报道篇目大量激增,全年达到5270篇之多。

然而,对于真正的 天文专家来说,这其中有很多报道着实令他们哭笑不得。

“三大天象”恐怕并不养眼

今年1月发生的 所谓“三大天象”,在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看来,其观赏程度恐怕难以让人满意。就拿刚刚在元旦凌晨发生的 月食来说,本次月偏 食的 食分(即月面视直径被遮盖的 比分)只有0.08,因此即使是在食甚(即月食或日食达到最大值)时,也只有一小部分被遮蔽而已,这让一些观测者感到 失望。

更有可能令人失望的 是象限仪流星 雨。有媒体在报道中引用数字,称此次流星 雨“每小时天顶流量在120颗左右”。但是寇文提醒说,这只是个理想数值 ;即使在这种状况下,每分钟能看到1颗流星 就已经相当不易了。何况那时满月刚过,明亮的 月光会掩盖掉很多偏暗的 流星 ,观赏性肯定会大打折扣。

对于北京人来说,1月15日发生的 这次日食有些“生不逢时”。北京并不在此次日食的 环食带上,只能看到偏食;再加上日食发生在下午至傍晚时分,太 阳高度较低,如果在城区观看,视野容易被建筑物遮挡。另外,日食当天为工作日,又临近学期期末,估计带着孩子专程跑到环食带观看的 家长不会太 多。

“千年一回”纯属人为炒作

新闻媒体在此次报道“天文奇观”时最津津乐道的 ,是有关元旦月食的 话题。大量相关报道中几乎都提到了同一种说法,称元旦发生月偏食是“近千年 来头一回”。不过在天文学界,这种说法却被专家们嗤之以鼻。寇文对此尖锐地指出,这种提法本身就有人为炒作的 成分,说得不好听甚至是“胡扯” 。

“日食、月食每年总要发生几次,天文工作者早就对其中的 规律掌握得十分清楚了,是不是发生在元旦这一天,对于这一天象的 呈现效果和研究价值来 说,有什么意义呢?”寇文说,如果仅仅因为时间上的 一个巧合,这次月食就被冠以“天文奇观”的 称号,那么这种所谓的 “奇观”恐怕水分太大。

有些“奇观”新闻是伪命题

比“千年一回的 元旦月食”更有水分的 “奇观”,在新闻中早已屡见不鲜。

比如近年来,“××年来月亮最大最圆”之类的 报道屡见报端,但是在寇文眼中,这种报道纯属伪命题:“月球与地球的 距离每14天左右就会进行一次 由近到远的 变化,从地球看上去,月亮每个月总有一天看上去最大,但是在没有对比物的 条件下,这种大小的 变化并不容易分辨,根本不值得当做‘奇 观’来报道。”

“行星 合月”是这几年颇为流行的 天象新闻题材,每次出现也都会被媒体冠以“奇观”头衔。对此寇文解释说,按照月球的 运行轨迹,它每个月都会依 次经过一些行星 ,这种“行星 合月”的 现象每年都要发生几十次,如果全部称为“奇观”,实在是有些夸大其辞。

关于天文知识的 错误表述,也时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寇文举了个例子,2008年年底时,不少媒体都以“今年冬至提前一天”为题进行过报道。这位天 文专家澄清说,冬至作为一个节气是一个时间点,多出现在每年12月21日至23日之间,“从来就没有规定说冬至只能发生在12月22日,‘提前一天’又 从何谈起呢?”

“奇观”假新闻如同“狼来了”

“有时候我会跟记者说,你们也应该来一回‘打假’了。”寇文说,这并不仅仅是他的 个人意见,每次与同行开会的 时候,各地的 天文工作者经常都有 类似的 困惑。甚至还有人曾经建议,今后对于天象的 预报发布,应该交给专业部门,通过统一的 渠道来进行,以确保其权威性和表述的 科学性。

在寇文看来,这些有关“天文奇观”的 “假新闻”其实并非真正的 “假”,主要是存在夸张的 成分,有的 甚至是危言耸听。不过令专家们哭笑不得的 是 ,每当他们希望媒体澄清其中的 谬误,记者们反而是振振有词,认为这样报道才能吸引眼球:“你要是不说邪乎了,谁还会抬头去看星 星 呢?”

“可是看了又能怎么样呢?”虽然寇文承认,这些被人为炮制出来的 “奇观”,也许能让公众对天文有了一时的 兴趣;但是他一直担心,这样的 报道层 出不穷,日子久了就连公众也不会听信了,天文岂不是又要受冷落了?在他看来,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就是妇孺皆知的 “狼来了”。

怀着一颗平常心去看星 星

北京天文馆的 专家们每月也都会对天象进行预报。寇文表示,究竟什么样的 天象值得关注,什么样的 天象又算是奇观,其实并没有一个规范可供参考, 其价值判断往往取决于预报者本人的 态度。与媒体报道的 所谓“天文奇观”不同,这些由专家发布的 天象新闻,看上去总是显得不够热闹。

寇文举例说,他自己在发布天象预报时,除了日食、月食、流星 雨和彗星 外,也会对特别接近的 行星 合月进行预报,特别是对其中的 “掩星 ”(即月球将 其他行星 遮蔽)现象予以关注。另外,对于一些人造航天器的 运行情况,也会对外发布,供感兴趣的 爱好者进行观测。仅此而已。

不过,媒体记者笔下一些文学修辞,有时也令专家们感受颇深。2008年12月1日,金星 和木星 “双星 伴月”,很多新闻报道中将其形容为“浮现在夜空中 的 一张笑脸”,这些报道就让寇文特别赞赏:“你何必拘泥于这种天象几百年前发生过呢?现在它就在你的 头顶上,大家一齐抬头看看,觉得挺美,赏 心悦目,这不就挺好吗?”

在他看来,公众看天象,不妨就怀着这么一颗平常心。

天文的 最大门槛是寂寞

国际天文年已过去,由日全食引发的 天文热潮也早已退去,经过这热热闹闹的 一年,又会有多少人从此爱上天文?寇文经常和各地的 天文爱好者、中小 学校的 老师们进行交流,他能够感受到天文知识的 普及教育日渐被重视,也深深地懂得天文爱好者为此所付出的 努力与艰辛。

比如学校里天文兴趣小组的 老师们,时常在夜深人静带着学生外出观星 ,比起其他老师,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 安全责任。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 困难还 是专业知识的 不足。学校里没有专门的 天文课,高等院校天文系 的 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 人也不多,这些天文老师的 本职学科,其实很多都是地理、 物理或者数学。

寇文说,应该说我国的 天文爱好者水平不低,在国际上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与国外天文爱好者群体相比,在整个人口中所占的 比例实在太少,大多 数人只停留在看热闹的 层面;而天文领域的 专业研究,往往需要建立在广泛的 数据统计基础上才能完成,而这有赖于天文爱好者群体的 壮大。

在寇文眼中,这个月的 天象中,科研价值最高的 ,恰恰是观赏性最差的 象限仪流星 雨。他解释说,对于流星 雨的 爆发预测和成因研究,目前还有很多空 白,非常需要大量的 观测数据。对于任何人来说,参与其中并不需要太多资金投入,只要一个人坐下来,严格地按照学术规范,一颗颗地去统计流星 划 过的 数量、时间和亮度,就已经足够了。有时,寇文会这样告诉那些试图进入这个领域的 人:“天文的 最大门槛,也许就是寂寞和冷清。”

内容来自 天之文

奇点天文转载只用于免费给天文爱好者阅读,如您觉得侵犯文章版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同时我们也对侵犯您的版权表示歉意。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给TA充能
共{{data.count}}人
人已充能
入围博克体计划天文科普奇点妙想宇宙之谜

从"民间科学家"到科学爱好者

2020-12-28 22:59:52

三生万物奖天文科普奇点妙想

中国科学家再驳登月阴谋论

2020-12-29 4:39:34

154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吐司热情

    科学既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成果;又是最有希望的物质福利的源泉。

  2. 完具酱

    科学还不只在智慧训练上是最好的;在首选训练上也是一样。

  3. 杨//

    没有时间思索的科学家;那是一个毫无指望的科学家;他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制度;挤出足够的时间去思索;那他是最好放弃科学。

  4. 鱼虚幻

    在科学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别的东西。

  5. 现实等于大船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6. 爱笑与心情

    科学既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成果;又是最有希望的物质福利的源泉。

  7. 赫连sama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8. 无聊笑导师

    科学的进步取决于科学家的劳动和他们的发明的价值。

  9. 昏睡迎蜜粉

    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

  10. 含蓄打曲奇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11. 鼠标拼搏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

  12. 快点亲亲我吖

    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13. 月饼机灵

    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14. 草摩由希

    科学的进步取决于科学家的劳动和他们的发明的价值。——巴斯德

  15. 戈薇

    科学没有国界—-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