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于2020年12 月 28 日下午讨论完毕(180 **** 8424)
关键字:光
对于光是什么的讨论,在人类物理学界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采用反常态思维,直接从正面入手,剖析光的本质。
1. 概论
如果笔者列出命题“光是看不见的”,一定会有非常多的人不经思索地立即反驳笔者的观点;因为,一般普通人都会说:人类的视力成像作用就是因为有“光”才形成的,现在你说“光是看不见的”,这不是胡说吗?
笔者为什么敢提出这个命题?立足于三个方面的思考:
- 在有光的普通环境中,比如白天地面,附近空间中是各个方向都有光还是只在某些方向有光?答案非常明显,空间各个方向都存在光,而且光的方向数量是趋于无穷大的。空间有那么多光,为什么人类看不到从眼前飘过的其他光呢?表明光本身不会反射光,光在空间相遇不会相互影响;即光不与光发生碰撞作用,光本身无法形成自己的像。
- 人类在光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够通过光的作用形成眼睛视像?第1种情况,光直接到达人类眼睛里成像;第2种情况,光穿透物体后直接到达人类眼睛里成像;第3种情况,光照在其他物体上,经过反射,在观察者方向有反射光进入眼睛里成像;第4种情况,光被局部遮挡,在人类眼睛里成反像;第5种情况就是前四种情况的任意组合。
眼睛成像本质:是周围环境向眼睛这一区域汇聚的各个方向的光,以及这些光各自携带的各种信息,同时抵达眼睛的多源光信息在视角空间拼凑组合构成的图像。通俗地讲,眼睛成像是同时抵达的信息在空间拼凑而形成的,整个过程借助“光”的作用。
- 历代物理学家做了大量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认定光为电磁波的一方,定义光为一定区间范围内的电磁波,将光与电磁波统一起来;认定光为粒子的一方,定义光为光子在空间的飞行,类似于宏观物体的移动,光子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光电现象。当然,两方都是通过间接的实验论证方法得出的结论,都是通过客观现象推断光的性质,都有理有据无可厚非。最后,为了统一这样看似矛盾对立的客观反馈,光被定义为具有波粒二象性。
无论是波动性也好,粒子性也好,还是波粒二象性也好,都是只通过客观现象从侧面描述的光的性质,都没有从正面思索光到底是什么。
上面三个方面的综合思考,可以充分推导:光是看不见的。得出这个结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无论是波动性还是粒子性都是对波的性质描述,而非回答最基本的问题:光是什么?
人类在长期的宇宙认识过程中,都存在一种通病,就是只需要认识事物的性质,而非深究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当然,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合情合理的,遵从能量最低法则,人类认识事物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人类,一旦认识高度达到了能够服务人类的程度,就不会做更多的工作去了解事物的本质。
人类对事物定义的“名称”和形成的“概念”,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名称和概念都是对事物的性质描述,而非本质描述。比如:人的概念,有人的身躯,有思想,有生老病死等等;水的概念,是单一纯净液体可以流动,透明无色无味,动物可以饮用等等;泥土的概念,固体混合物,能够种植植物,能够构成大地等等;太阳的概念,发光发热的恒星,球体,地球围绕旋转的形体等等。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笔者谈到这里,可能有的人就会说:你说这么多我暂时认可,那你说说事物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当然,对于这样的问题,笔者发表的论文《论宇宙统一原理——陈氏宇宙模型》中已经阐述了,此处作为对光本质定义的铺垫,就再简单回答一下。
时至今日,人类祖先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思索和工作,并留下了巨大的思想遗产,形成了人类关于宇宙认识的一条大龙。人类历史上,无数位先辈试图“点睛”都失败了,这是由于当时人类发展形成的时机尚不成熟所导致的,不是他们的原因造成的。笔者今天就学习前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再试一试,能否成功留给后世人评定。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长期习惯形成的概念及“名称”,将我们能够触摸的种种实物定义为“物质”。这个定义,是从实物的性质入手的;为了便于理解,笔者先将人类对实物性质定义的“名称”与对实物本质定义的“名称”建立关联。
宇宙实物的本质为“能量”,(如图1所示)能量分为有形能量和无形能量两种形式。有形能量由无形能量构成,有组织构造;无形能量没有组织构造,是单一简单的能量形式。有形能量的组织构造,指由无形能量‘弱能’(物质名称:电子)围绕无形能量‘中能’(物质名称:原子核)无规律缠绕形成的“原子结构”。具有原子结构的单个微粒,以及由多个不同原子结构的微粒聚集在一起构成的集团,都属于有形能量。无形能量由于没有具体微观结构,故无形能量在微观没有确定的粒子范畴,即无形能量具有无差别性和自由组合性(遵循两大宇宙法则)。
打个比方:将一碗水倒入其他水中形成整体,再用这个碗从整体中盛一碗水;水虽然还是一碗水,但是现在的一碗水已经不是之前的一碗水了,这种差别能够求证但没有必要。
图1中直接从正面、从物质本质、从能量角度将光定义为:无形能量中一种自由能量——电磁波。物理界对于光性质的讨论一直存在认识偏差,就是认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矛盾的;虽然光被物理界官方定义为具有波粒二象性,但大家还是无法从根本上理解表面矛盾属性的统一本质。
2. 光是什么?
光是能量:(图1)从能量结构方面讲,光是无形能量内自由能量中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波的统称;(图2)从能量动静方面讲,光是动态能量内自由能量中由电子振动释放的能量引起相邻以太介质依次规律振动并向远方传递出去的能量。归纳:光是无形动态能量,即光本质上是无形能量释放依靠介质以太传播出去的能量。
光本身具有无形能量的任意成“团”性,即光本身具有粒子性;光本身具有动态能量的空间传递特性,即光本身具有波动性。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是在不同视角对光相应性质的确切描述,两种属性本身没有矛盾的地方,反而光的波粒二象性本质上具有统一性。
光能量传递的同时,一方面,人类利用光携带的‘源电子’相关振动信息的差异,即不同物质产生或反射(反射是光的被动二次产生过程,光反射本身是光产生,只是能量来源于其他光能合成激发)的光能够被人眼睛系统区分;另一方面,人类利用光的“有”和“无”的不同断续编码的连续组合,能够传递人类预先共同认可的信息。
光中能够蕴藏不同的信息,侧面反映了‘源电子’的能量大小、振动情况。人类能够利用‘源电子’的不同振动情况与不同信息编码建立对应关系进行通讯,人类已经生产了相应系统设备对光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进行完全可控利用。光纤通讯和传统无线通讯相比较,优势更多,并更好地推动了当前人类科技的高速发展。
光是能量,有能量释放是产生光的必要条件;光是携带了‘源电子’相关信息的无形动态能量。
3. 光现象的本质解释
光和声音一样,具有介质波的所有特性,笔者在 《介质波深度分析(一)》中已经从三方面进行了剖析,下面利用光的介质波特性正面分析各种光现象:
- 、光的衍射,利用介质波的空间全方向直线发散传播就能够解释清晰。(遵循两大宇宙法则)
- 、光的反射和折射,利用不同密度以太介质的界面势差就能够解释清晰;引力透镜符合光的折射原理。(遵循两大宇宙法则)
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引起周围暗物质和暗能量密度呈现出静态不均匀稳定态,这种不均匀有规律可寻,就是由物体表面球面各向发散向远方,呈现以太密度由底到高规律变化的趋势,类似于“等高线”。
- 、光速不变原理,利用光在同一种均匀各向同性的介质内传播速度恒定就能够解释清晰。(遵循两大宇宙法则)
光在同一种均匀各向同性的“真空”、玻璃、水等中,速率都为常量;以太密度越高,传播速率越快,反之越慢。
- 、光子性,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获得诺贝尔奖,并因此确定光具有粒子属性。光的粒子属性确实存在,因为光本身就是能量“团”,这种能量团完全可以看成是粒子。光电效应还有一个重要现象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就是离光源越近,光电效应越强,反之越弱。为什么呢?因为光子能量随离光源距离越远,能量因相同区域分配越小而衰减越厉害。由光的介质波共性的能量传播特性就能够解释清晰。(遵循两大宇宙法则)
从光的能量本质入手,利用光的介质波共性,结合宇宙两大法则:空间占位法则和能量最低法则,就能够从正面完全解释一切光现象。
4. 结束语
人类长期习惯了用现象共性描述事物的性质,并以此给事物命名;长此以往,人类就错失了认识宇宙事物本质的基本能力。从光的本质入手,能够非常简单地贯通光的所有性质及现象。当然,衷心感谢无数人类前辈们在“光”上进行的所有工作,正是他们永不停息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笔者的归纳和总结。
我们所感知的世界,只是客观真实世界的一小部分,然而就算是感知的这一小部分,也会被我们人类按照自己的大脑思维惯性而曲解。这正说明了,我们要正确客观认识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宇宙,就只能靠我们的不被假象所迷惑的客观的科学的“心”去感受。
作为一个客观的理智的科学工作者,我们必须摒除个人意识偏见,用客观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我们所做的每一项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不会因为我们个人认知标准不同的原因,去误导人类大众的认知标准。
科学分析,不求大同。不足之处请客观指正,谢谢!
陈军
始于2020年12月25日
成于2020年12月28日 下午
备注:
- 本文章将发表于奇点天文、作者360个人图书馆、个人QQ空间、个人QQ群“宇宙统一论”、道客巴巴、个人新浪微博等。
- 此版本为初稿,定稿版本会有适当修改。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无数事实说明;只有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
智慧不属于恶毒的心灵;没有良心的科学只是灵魂的毁灭。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在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
所有的科学都是错误先真理而生;错误在先比错误在后好。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无数事实说明;只有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
在科学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别的东西。
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华罗庚
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