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安徽师范大学、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州大学、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中山大学以及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在一个河外星系中发现了一对互相绕转的超大质量双黑洞吞噬恒星的罕见天文现象。这是天文学家迄今为止在正常星系中发现的第二例超大质量双黑洞绕转系统。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科学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黑洞是宇宙中极其致密的天体,以至于进入其事件视界的所有物质包括光线都无法逃脱。目前普遍认为,几乎在每一个大质量星系的中心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根据现有等级成团星系演化理论,宇宙中应存在大量的超大质量双黑洞系统。然而,即便是经过了30多年的研究,天文学家仅在少数几个活动星系中找到了超大质量双黑洞。如何寻找和探测超大质量双黑洞系统是当今物理学和天文学最重要的前沿问题之一。
当一颗恒星运动到太靠近黑洞的位置时,会被黑洞产生的强大潮汐引力撕裂瓦解,进而被黑洞吞噬,同时释放出短暂的剧烈电磁波辐射,称为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因此,可以通过探测星系中心的X-射线或紫外/光学闪耀信号,来窥视黑洞如何影响周围物质的行为。
理论计算表明,当一颗恒星被互相绕转的超大质量双黑洞系统中的一个黑洞潮汐撕裂,进而被它吞噬,会产生X射线闪耀;另一个黑洞的引力会间歇性阻断被瓦解的恒星碎片被前一个黑洞吞噬,导致X射线闪耀急剧变暗进而恢复亮度。
该研究团队通过分析美国航天局Swift卫星和欧洲空间局XMM-Newton卫星观测资料,在一个约26亿光年之外的星系中成功发现了理论预言的这一现象(急剧变暗和可重复的X射线闪耀现象),给出双黑洞吞噬恒星的强烈观测证据。
这是继我国学者北京大学刘富坤团队发现首例双黑洞吞噬恒星事件后,天文学家发现的第二例此类罕见天文现象,对揭示正常星系中休眠双黑洞的分布、构建黑洞潮汐撕裂恒星的全景演化图像、检验现有的引力理论、以及为下一代引力波探测器提供有效波源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675-z。
内容来自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奇点天文转载只用于免费给天文爱好者阅读,如您觉得侵犯文章版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同时我们也对侵犯您的版权表示歉意。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
学科学是一口气也松不得的;科学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
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
天生的能力必须借助于系统的知识。直觉能做的事很多;但是做不了一切。只有天才和科学结了婚才能得最好的结果。
一分时间;一分成果。对科学工作者来说;就不是一天八小时;而是寸阴必珍;寸阳必争。
真正的科学不知道同情;也不知道厌恶;它的惟一目的就是真理。
科学地探求真理;要求我们的理智永远不要狂热地坚持某种假设。
科学地探求真理;要求我们的理智永远不要狂热地坚持某种假设。
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
无数事实说明;只有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
科学家不创造任何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现成的隐藏着的真实;艺术家创造真实的类似物。
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科学决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本写完了的书。每一项重大成就都会带来新的问题。任何一个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出现新的严重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