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于当地时间7日宣布,从2020年起对公众开放国际空间站(ISS),允许私人宇航员登陆参观,符合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在那里进行商业活动。
NASA7日在纽约纳斯达克召开新闻发布会。图/视觉中国
“上天”的票价不便宜,NASA预估单人往返ISS的费用大约5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亿元),这仅仅是路费,在那里的每一天都将产生额外费用。
此次活动并非只面向美国公民,来自其他国家的公民也有资格。
在过去近20年里,ISS一直主要服务于科研工作,虽然也曾探讨过商业化的想法,但没有落实。美国航空航天情报公司Teal Group的分析师称,“空间站现在被准许用来赚钱,这不是一件小事。”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NASA每年花费30亿至40亿美元用于运行ISS,美国再财大气粗也是有点“吃力”了。NASA领导层也开始意识到,未来终有一天ISS将交由私企接管。
现在,NASA已向世界发出国际空间站的邀请,太空之旅了解一下。
ISS旅行的条件是什么?
BBC报道,ISS是1998年美国与俄罗斯联合建造的,NASA并没有完整的所有权。而且NASA一直以来都拒绝将空间站商业化。
2010年4月,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在Kibo浮动实验室合影。图/视觉中国
目前为止,任何希望向ISS发送产品的公司都必须证明这项任务带有一定的教育内容,或是围绕着某种技术展开。任何纯粹的商业项目都是不被允许的,NASA宇航员也禁止从事有可能会被用于盈利的实验。
长期驻留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2016年1月发图称“第一株在太空培育的花朵已经开花”。图/视觉中国
NASA此次发布的声明指出,航天局将从2020年开始向私营企业和个人提供ISS的空间。企业可以史无前例地使用ISS的设备,甚至在上面拍广告和电影。不过并不是有钱就行,企业如果要申请,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之一:
1,开展的任何需要“独特的微重力环境”
2,发展的商业性应用必须与NASA相关联
3,支持近地轨道的可持续发展经济
《纽约时报》报道,游客前往ISS的旅程至多持续30天,每晚住宿费约3.5万美元,包括饮水食物供给和网络使用费用等。30天的旅程将累计花费预计超过100万美元,另外还要支付5800万美元路费。
据美媒Gizmodo报道,这样的行程每次有4个席位,NASA执行一次这样的任务大约可盈利420万美元。不过,一年只执行2次任务。可见,NASA的这笔买卖赚的并不多。
具体游客的安排由波音和马斯克旗下Space X两家公司负责,他们将挑选游客,保证宇航员达到太空飞行所需的医学和培训要求。
今年4月,搭载沙特Arabsat 6A通信卫星的Space X猎鹰重型火箭首次商业发射升空。图/视觉中国
早在2001年,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就曾开展过这样的业务,当年把一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60岁百万富翁Dennis Tito送上了ISS,他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太空旅游者。
Dennis Tito花了2000万美元乘坐俄罗斯的火箭到ISS上进行为期一周的度假。这次行程惹恼了NASA,美国方面认为这是ISS的一次不当使用。俄罗斯航天局与NASA之间曾因此一度发生争执,NASA反对让没有经验的人到ISS上去,认为将威胁到宇航员的安全,而俄罗斯则认为给资金严重短缺的航天局开发新的资金来源并没有什么坏处。
Dennis Tito。图/视觉中国
ISS需要私企拯救?
据《华盛顿邮报》,美国政府计划自2025年起停止对ISS的直接注资,不过并不是要抛弃这个空间实验室,而是打算将其转手,卖给私营企业。
也就是说,美国必须在6年内为ISS的私有化完成融资准备。相关文件提到,NASA将在未来拓展国际和商业合作,确保空间站在近地轨道的运行,但重点是将空间站未来的运营转型为一个面向业界开放的“商业平台”。
作为ISS“商业化”的一部分,NASA将为私营企业制造一个空间站港口和公用设施,希望未来会有众多私人空间站漂浮在地球上空。
据美媒The Verge,NASA已经授权12家企业研究如何建立空间站,它们可以依附于目前的国际空间站,也可以自由漂浮在近地轨道,用于科学研究和商业活动。运送货物和宇航员去往空间站的费用非常昂贵,这成为研发的巨大阻碍。
据BBC报道,作为美国、俄罗斯、欧洲太空署、日本和加拿大的合作项目,ISS自2000年以来就一直有宇航员居住,随后其创造的发现不断让人们认为这一耗资达1000亿美元的空间站物有所值。
2018年2月,俄罗斯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了一次长达8个多小时的太空行走活动。图/视觉中国
然而,ISS剩余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多国太空机构当初商定的投资期限只到2024年,这意味着5年后,ISS可能就将离开轨道,在太平洋上空解体焚毁。
NASA宇航员迈克尔·福勒(MichaelFoale)指出,除非私营企业介入,国际空间站的终结将让世界各国千百万纳税人付出的巨额投资付之东流。
新京报记者 陈沁涵 编辑 李丽霞
校对 吴兴发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