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天文科普>为何万物都旋转_宇宙重构

为何万物都旋转_宇宙重构

热帖

为何万物都旋转_宇宙重构
美国怀俄明州的石环阵远古神话与巨型陨石坑旋转现象微粒子的自旋黑洞与白洞指纹与发旋迪安圆与静止旋风台风与龙卷风太极混元阵
环状结构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动态环状结构又称之为旋转,这是一种曲线运动,封闭曲线有圆形、椭圆形,不封闭曲线有抛物线、双曲线、螺旋线、波状线(一石激起千重浪,可以看到同心环的扩展)。
美国怀俄明州大角山上有一远古文化遗迹,那是用石块堆砌成的石环阵,直径约 25m,圆心有一石堆,从圆心向外引出 28 条线,线间距离不等,其中有 6 条线的未端堆有小石堆,显然是某种标志;由中心向远端的射线,分别指向夏至的太阳、昂宿五、参宿七、天狼星,据推测,当时夏至那一天,太阳与昂宿五重合,过 28 天与参宿七重合,又过 28 天与天狼星重合。
不过,我们更相信,这个石环之阵与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 28 星宿有着密切关系,首先数字 28 具有神秘意义,两者相同绝非偶然;其次我国 28 星宿之间的角距离亦不相同,有大有小,相差甚多,而石环的 28 条射线的线间距离亦不是平分的,显然有所寓意,可惜我们没有看到准确的石环俯视照片,否则很容易看出两者的联系。
地球上能够看到的静态环状结构,最壮观的可能是火山口和巨型陨石坑。我国远古神话记有共工撞倒不周山引起天塌地陷的故事,笔者认为这是一次陨击效应,所谓不周山即环形山,也就是巨型陨石坑,并推测其在今日河套内的鄂尔多斯高原。有趣的是,有人也注意到鄂尔多斯地块呈现圆形,其边界多次发生 7 至 8 级以上地震,而该地块内连一个 6 级地震也没有发生过,故猜测它是由陨石撞击形成的。 事实上,神话中盘古开天的故事、女娲补天的故事,都可能与远古发生的陨击事件有关(详见拙著《神秘的星宿文化与游戏》一书)。盘古又称盘谷,含有环状结构之意,女娲的娲字则表示螺旋状结构,看来先民早已将宇宙的起源与旋转现象联系在一起;进而又将风的旋涡、水的旋涡、新生小草的卷曲叶子、胎儿的卷曲状联系在一起,成为有生命或有活力的象征,并用神秘的太极图来概括这种宇宙间的基本现象。
放眼望去,地球在自转,居住在赤道上的人一天一夜就要行程四万公里;月亮也在自转,同时又围绕着地球旋转;地球和月球又一起在围绕着太阳旋转,而太阳也在自转着;整个的太阳系又在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而旋转,银河系自身在旋转,同时也在围绕着另外一个什么中心在旋转着,甚至整个宇宙也在旋转着。
当你拔开塞子,放掉浴缸里的水时,水在出水口是旋转着流走。水的旋涡,以及星系的旋转,包藏着一个奇怪的道理,即所有的物质一起向一个共同的中心汇聚而去,却又达不到这个中心,仿佛这个中心有魔法一样,它吸引万物却不让万物碰到自己。
旋转现像遵循一条简单的法则,即一个系统的转动总量永远不变,当旋转的圈子收缩的越来越小时,旋转速率就越来越快,正如我们看到的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表演一样。花样滑冰运动员用力使自己旋转的时候,他的力也同时使地球的旋转状况发生了极微小的但却是真实的变化,当摩擦力使他停止旋转时,同时也使地球的旋转状况发生改变,这一前一后的改变其效应正好抵消,也就是说该系统的转动总量保持不变。
转动总量守恒的原则,产生了两个效应,其一,旋转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或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其二,旋转可以从无到有,也可以从有到无;如果将没有旋转的物质称为无结构物,有旋转的物质称为有结构物,那么便可以理解为什么存在无中生有和有化为无的现象了。
两个台球相撞,只要它们相互碰撞时略微偏离各自的中心,便能够互相使对方旋转起来,而各自的旋转动量的总效应之和正好相互抵消,整个地球或整个宇宙并没有因为它们的相撞而增加一点动量或减少一点动量。但是,旋转却实实在在产生了,并维持了一段时间,显然这是一种无中生有的现象;如果这两个台球处于真空之中,它们有可能永远地旋转下去,这时它们便有点像基本粒子了。
不过,科学家相信亚原子粒子的自旋,绝非来自一次推动或一次碰撞,它是粒子的一种内在的享性,如同质量和电荷一样。事实上,人们能够把物质与力(识别质量依赖引力,识别电荷依赖电荷力,这种依赖使它们等同起来)区分开来,正是由于粒子存在自旋;据说,中微子既无形状,又无质量,也无电荷,它的存在是因为它有自旋,被称为“自旋的零”或“零的自旋”。
粒子的自旋有一种奇特的性质,即自旋量是量子化的,只能一份一份地跳跃性增加或减少,例如自旋为 1/2、1、3/2、2、5/2 等单元量。每一种粒子都有其特定的自旋“速率”,而且同一种粒子(例如每个质子)都有着相同的自转“速率”;它们的自转轴可以竖直向上,也可以竖直向下,还可以垂直指向侧面,但不能够处于其他的方向。 关于上述说法,我们切不可以简单地相信,或照字面意思去直观地理解。因为科学家并没有直接看到这些基本粒子,他们看到的只是某些东西的影像,并且把描述宏观事物的词汇直接转用到这些影像上,而实际情况可能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其实,许多学者都深知自己工作的局限性,而且也知道所使用词汇的不确切性,基本粒子很难说是“粒”状的,它的自旋也是不可思议的或不可描述的,而所谓自旋轴的指向是竖直的还是水平的更是无从说起。这些词汇只是比喻性的,用以描述基本粒子具有某些不同的性质,或者说是具有某些不同的表现。
关于基本粒子的白旋不是来自一次推动或一次碰撞,这句话有两重涵义,即基本粒子间相撞时不传递旋转量(难以理解),因此它们的自旋产生于它们诞生的那个时刻(生而具有)。假若基本粒子源于某种物质的分裂,那么分裂时作用力的不平均分配,则可使基本粒于带上各自相应的自旋量。假若基本粒子是无中生有,那么它便相当于无结构物的一种自激旋转状态;或者说基本粒子不是“粒”状的,而是旋涡状的,它是一个旋转的空洞,与其说什么“基本粒子”不如称之为“基本洞旋”。
宇宙中有一种被称之为黑洞的天体,据说其引力之大,连光线也被吸进去而放不出来;因此它是一个可怕的黑色洞穴,任何东西掉进去便有如消失了一般。英国学者格里宾在《白洞》一书中认为,“我们发现事物可以从洞中出来,让我们称它们为白洞”。看来,白洞可以无中生有,黑洞可以有化为无。或许,“基本洞旋”也分为两类,一类有如白洞,它们呈现为有结构;一类有如黑洞,它们趋向于无结构。不过,这些问题过于玄妙了,我们还是来看一看常见的旋转现象吧。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但大体上指纹都呈环状结构,或为斗,或为簸箕,它似乎是为了增加手指的摩擦力或为了提高手指触摸东西时的敏感度。每个人的头发,其生长方向也有一定的规律,并形成螺旋状,有顺时针的,也有逆时针的,旋的数量有一个的,也有一个以上的;俗话说一旋横,二旋拧,三旋打架不要命,四旋打架抄板凳,似乎旋的数量还与人的性格有关。动物身上也有许多毛旋,据说它们可使雨水顺着一定方向淌掉,可使毛排列紧密而防止昆虫叮咬,又可使皮肤表面的气体疏导开来有助于调节体表温度。
在农村的田野上,偶尔可以发现,水稻、小麦或玉米倒伏呈圆环状,环状倒伏圈的直径约在数米到数十米之间,环内作物通常都是呈往外螺旋的方向倒伏,环周边的作物则挺立得像围墙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神奇的迪安圆,关于它的形成使不少人联想到鬼神的恶作剧,或飞碟的光临;许多人甚至相信,当它出现时就要有人遭殃,附近不是发生车祸,就是有飞机掉下来。还有人则认为作物环状倒伏,是被动物发情期的践踏所致。
不过,我们更相信另一种说法,即是静止旋风引起作物环状倒伏。这种现象多发生在丘陵附近,通常风朝土丘两边吹并在另一边汇合后平静消失;但是,有时候土丘的一边突然形成一阵狂风,并使另一边产生相应的旋涡或突发旋风,导致作物呈螺旋形倒伏状态。当江河的水流过桥墩时,也会产生类似的旋涡,如果水突然冻结住,我们便可以看到相似的环状结构。 地球表面吸收的阳光是不均匀的,它与阳光照射的角度,以及该地表的反射率有关;这种不均匀使地表的空气温度和密度也产生差别,并形成大气环流,或称之为风。当北极的冷空气与热带的暖空气在中纬度相遇时,冷气团与暖气团不是亲亲热热地混成一团,而是形成直径达数百公里的温带气旋(在北半球,风总是向右转),因此指望两个气团很快地混和在一起是不可能的。
当气旋出现在热带地区时,它变得更加猛烈,旋转的风速大大增强,这种热带气旋又称之为热带风暴或台风。它有一个突出的特色,即风暴中心会出现一种风暴静眼(又称风眼或台风眼),这里风平浪静,天空晴朗,阳光灿烂;周围则是黑云密布,气流翻滚得像煮开锅的水一样。科学家为了研究热带气旋常常不惜冒着风险将考察船开进风眼中,不过,人们至今仍不清楚热带气旋何以如此强烈。
最猛烈的大气旋涡是龙卷风,龙卷风中的风速每小时可达 800 公里,其内部气压可下降到正常大气压的十分之一,如此强烈悬殊的气压差,可使邻近的建筑物发生爆炸,它所到之处就像一个巨大的吸泵,把所触及的东西统统吸走,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破坏力。好在龙卷风的直径大多不超过 15 公里,寿命一般只有几分钟(极少数可达数小时),行程通常为 10 公里左右(短的只有几十米,长的可超过 100 公里),因此危害面积较小。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 1000 多个龙卷风,其中美国平均每年发生 500 至 600 个,即发生龙卷风最为频繁的国家;如果不是大自然的“偏爱”的话,那么一定有其特殊的原因(我们前面介绍过,高速公路上汽车相遇产生的气旋可能汇聚成龙卷风)。关于龙卷风产生的原因,科学家们尚未形成一致意见,或者说仍然是个谜;不过,我们可以推测,当某种环境条件适宜于许多小气旋逐步合并成大气旋时,则会导致龙卷风的形成。龙卷风是一种漏斗状的高速旋转的空气柱(中心是低气压区),当漏斗的底部停留在空中时称为高空漏斗云,当漏斗的底部伸到地面时则称为陆龙卷,当它的底部伸到水面时则称为水龙卷。 1974 年 4 月 3 日,龙卷风袭击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蒙得塞罗市,摧毁了该市的工商业区,并从混凝土桥墩上拔起四节铁路桥梁(每节重达 150 吨),带到空中扬到湖里,可见其威力势不可挡,力拔山兮气吞河。1992 年 4 月 28 日夜 23 时,我国武汉市遭龙卷风袭击(伴有暴雨冰雹),六人死亡,50 余人受重伤,高压线塔架被拧成了麻花状。无独有偶,同一天下午 14 时左右,晴朗无风的西宁市忽然刮起阵阵大风,到 14 时 50 分,狂风夹带大量尘沙笼罩了整个城市,天空混浊有如黑夜,家家户户都打开了电灯;稍后天空变成暗桔红色,前后持续了十分钟;到 16 时 50 分许,尘暴再次袭击西宁,不过并未造成太多的损失。
尘暴也是一种小型的龙卷风,它的形成需要有一种无风、晴朗和炎热的天气条件,同时还需要一个平坦的多尘的并且在太阳照射下变得很热的地面;在这种条件下,热空气在对流中从地面升起,周围空气趁机而入并呈螺旋形上升,同时也把地面的尘沙带到空中。因此,西宁市这次受到尘暴袭击,可能与该市及周围地区的绿化不好有关(另外一种尘暴,则在强风过后发生,它可将遥远地区的尘粒吹过来并弥漫在天空中)。 除此之外还有火龙卷和烟龙卷,通常发生在火山爆发时,或大规模的火灾时。1923 年 9 月 1 日东京大地震,引发了无法控制的火灾,一天之内形成 120 个火龙卷和烟龙卷,肆无忌惮地吞噬了许多房屋倒塌中逃出来的幸存者。
其实,抽烟人吐出的烟圈也是一种小小的烟龙卷,或许可以用这种形状来描述基本粒子的自旋。如果要问万物为什么都采取了旋转的运动方式(这种旋转的东西从外表来看又呈现出直线运动,正如子弹旋转着向前飞一样),那么也可以反问万物为什么不该旋转呢?或许是因为它们旋转的可能性比不旋转的可能性来得更大。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处于政治风暴或政治旋涡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身不由己地动作起来,他们会发现自己明明已经接近了目标,却又莫名其妙地被挤到一边远离了目标。我国古代阵法中,有一种太极阵或混元阵,阵中的兵力按旋涡状排列和调动;进入此阵的敌兵往往摸不清头脑,既无法找到对方主力以便进行决战,又处处受到对方攻击。
看来,许多人还不适应旋转式的生活遭遇,他们往往把自己的一生看成笔直的大道,当道路直向黑暗时,他们会因为看不到光明而绝望。其实,社会是旋转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三十年风水轮流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此,我们的思维,也不应是单向的,而应是旋转的,只有这佯才能是全方位的开放的,但又不远离自己的中心。

奇点天文网 dprenvip.com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给TA充能
共{{data.count}}人
人已充能
天文科普

关于宇宙起源和进化的新理论

2020-10-11 14:45:59

天文科普

海耳与黑子磁场_奇点天文太阳专题

2020-10-11 15:05:0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