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垂直岩石覆盖达2.4公里,可将宇宙射线通量降到地面水平的千万分之一至亿分之一。 在这里,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硏究成果,实现国际核天体物理直接测量的最大曝光量、最宽能量范围、最高灵敏度和最低本底环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建军团队经过几年努力,成功研制出目前耐辐照能力最强的氟注入靶,并在锦屏深入的地下直接测量天体关键核反应截面,揭开古老恒星钙元素含量之谜。
何建军指出,锦屏地下实验室核所需的束流强度比之前地面实验所用的要强一百倍左右,之前利用传统方法制作的靶根本无法满足锦屏深入地下的实验需求,此次研制的注入靶解决了技术问题,为锦屏深入地下实验奠定基础。
2014年,澳洲天文学家利用望远镜观测到一颗宇宙中至今最古老的红巨星,仅观测到锂、碳、镁和钙元素,但没有观测到铁元素,因此称其为极贫金属星(编号SMSS0313-6708)。 它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后一亿年左右,由第一代星的超新星爆发形成的星云组成。 不过它的钙元素起源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天体理论认为,这些钙元素可能来源于碳氮氧循环的突破反应。 但是,氟辐射俘获质子的突破反应在天体物理感兴趣的能区尚无实验数据,导致当前恒星演化模型难以解释天文观测数据。 对于第一代星典型温度(约为摄氏一亿度)环境下发生的热核反应,它的有效伽莫夫能量(Gamow Energy)远低于库仑障壁(Coulomb barrier),反应截面极低。 在地面实验室由于宇宙射线本底的干扰,科学家一直无法对该反应进行伽莫夫能区的直接测量。
硏究团队于2021年初,利用锦屏深入地下核天体物理装置提供的强流质子束,成功将该氟俘获质子的突破反应从之前的240千电子伏特一直向下推进至186千电子伏特,触碰到第一代星感兴趣的伽莫夫能区,并幸运地在225千电子伏特发现一个新的共振。
在第一代星最感兴趣的摄氏一亿度温度附近,新共振的发现使得该突破反应的反应率比之前核天体物理学反应汇编 (Nuclear Astrophysics Compilation of Reactions)数据库中的推荐值大了5.4至7.4倍,并且将之前该温度附近的反应率不确定度从几个数量级缩小至50%左右,极大地降低了该反应率在天体网络计算中所引起的误差。
同时,与天体物理学家合作,研究了新反应率在第一代星中的影响,计算显示该反应从碳氮氧循环突破出去的概率比之前预想的要大七倍左右,解释了第三星族恒星SMSS0313-6708中观测到的钙含量问题。
新的反应率数据强有力地支持了第一代星的弱超新星爆模型,排除了其它天体模型的可能性。 另外,在摄氏一千万度的温度环境下,新反应率比之前推荐的要大二百倍左右,因此对于低温环境下的恒星演化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锦屏深入地下核天体物理实验装置的成功开展证明它具备进行深入地下核天体物理研究的能力。 为未来的核天体物理学研究提供新途径。 这项研究结果会引起核天体物理学界的强烈兴趣,包括实验物理学、建立恒星模型以及观测等。
【图:北京师范大学; 文:节录自科学网页; 新闻资讯由林景明提供】 研究全文刊登在2022年10月26日出版的《自然》期刊; 标题是:Measurement of ¹⁹F(p, γ) ²⁰Ne reaction suggests CNO breakout in first stars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一分时间;一分成果。对科学工作者来说;就不是一天八小时;而是寸阴必珍;寸阳必争。
任何人都承认实验是科学之母;这是确定不移的真理;谁也不会否认。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天生的能力必须借助于系统的知识。直觉能做的事很多;但是做不了一切。只有天才和科学结了婚才能得最好的结果。
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在科学思维中常常伴着诗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想象过程。
真正的科学不知道同情;也不知道厌恶;它的惟一目的就是真理。
科学家不创造任何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现成的隐藏着的真实;艺术家创造真实的类似物。
正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科学的真理必将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广泛传播;无往而不胜。
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
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
科学既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成果
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
坚持长期探索。——达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