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X 射线源的演变史
现在让我们来勾画一个 X 射线源的草图。它的演变史可能如下:有两颗质量不同的星长期以来相互围绕着运动(见图 10-10)。质量较大的一颗星先耗尽了氢储存,本来它会变成红巨星,但是由于物质散失于空间或质量转移给伴星(a),它却变成一颗白矮星(b)。这时我们看到的是由一颗主序星和一颗白矮星组成的一对双星。到了这颗主序星也用尽了氢原料,胀成红巨星时,它的大小可能会超越它容许的最大限度体积,致密伴
星就会来抓走它的物质,物质冲到致密天体上就产生 X 射线。要出现这种情况,每年有一亿分之一太阳质量的物质落到一颗白矮星上就足够了。还有一种情况也可设想,就是正常星表面也有星风外流,被那颗白矮星截获一部分而产生 X 射线(c)。
■
这使人想起了■藁增二伴星的演变史。本书前面已经讲过这一情况。围绕■藁增二运行的那颗白矮星在吸积物质。为什么它不是 X 射线源呢?也许是由于它离■藁增二过远而只能吸积从后者流出气体中的很小一部分,这能让它发射可见光而不足以使它呈现为 X 射线星。
不过也可能在 X 射线星现象中白矮星根本没有起作用;因为我们可以设想,在一对双星中两星之一经历了一次超新星爆发而炸散[见图 10-10(d),(e)],留下一颗像蟹状星云中那样的中子星,绕着相对无恙地经受住了这场爆发的伴星运转。当这一伴星发出星风或演化到要超越其最大限度容积而把物质转移到这颗中子星去的时候,气体落到后者表面所包含的能量要比白矮星的能量更大,发出的 X 射线也更强[图 10-10(f)]。由此看来,X 射线星的辐射究竟起因于什么——是白矮星还是中子星?我们很快就会明白,有几条足够的依据使当今的天体物理学者更倾向于起因是中子星。
来自奇点天文网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