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亨耶和亨耶方法
从 1955 年霍伊尔和史瓦西发表文章以后,和太阳质量差不多的,类似太阳恒星的演化理论就停顿下来了。在红巨星区域,模型的中心温度为 1 亿度,这时应该开始氦的聚变反应,但是一旦这种新的核反应在模型中发生时,计算方法就宣告失效。人们已经知道,在这类恒星中氦燃烧会进行得很激烈、很快。例如 1952 年利昂·梅斯特尔(Leon Mestel)曾在剑桥大学所做的博士论文中就指出了这点。但是人们并不知道,利用当时采用的方法会使计算机失效,它根本算不出模型来。
对于较大质量恒星,情况还要更糟糕一些。人们只能计算到中心对流区域内氢逐渐被消耗的阶段。一旦氢耗尽时,计算机立即就“畏惧”了,根本得不到进入红巨星区域的恒星模型,因而还达不到像霍伊尔和史瓦西已做到的程度,他们曾经得到了类似太阳的恒星在红巨星区域的模型。这种状况一直到 50 年代末都没有新的进展。
与此同时计算机工业却不断地把功率更高的机型投入到市场上来。即便这样,问题并未得到解决。霍伊尔和他的同事们曾试图计算较大质量恒星的演化,但没有取得大的成果。史瓦西也是徒劳地想让类似太阳的恒星
通过氦燃烧阶段。这时在日本以物理学家林忠四郎(Chuchiro Hayashi)为首的一个小组,他们用台式计算机,并采用手算的方法,计算一个简化的模型,试图得到较大质量恒量在其中心氢耗尽后的命运。后来证明,日本人的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是比较接近的,但还是需要发明新的计算方法。
在月球背面有座亨耶环形山。这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1970 年为纪念在这年年初逝世的路易斯·亨耶(Louis Henyey)而给它取的名字。亨耶曾在天体物理的许多领域内工作过,但他给天体物理带来的影响最大的工作当然是计算方法的发明。今天人们称这种方法为亨耶方法。
1961 年 8 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伯克利举行大会。会上宣读了大量的各种专题报告。其中有一个报告是伯克利大学天文系的路易斯·亨耶作的。这个报告是关于一个新的恒星模型计算方法。在这以前人们早已传说亨耶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几年前他的小组已发表过一篇文章,但是那篇介绍新方法的文章非常难懂。任何人,甚至可能包括亨耶本人在内,都甚感费解。不过现在这种方法已大大简化和改进了。
亨耶不属于发表文章又多又快的人,所以那天下午所有对恒星演化理论的进展感兴趣的人都来听他的报告。我听不懂但很勤快地作了记录。会议以后我能有半年时间到普林斯顿的马丁·史瓦西那里工作。我可以证明,史瓦西是怎样根据他的记录将亨耶讲述的方法重新整理出来的。以后我才着手看我的记录,几天以后我也明白了亨耶方法的原理。史瓦西立即应用这个方法去研究长期折磨他的类太阳恒星的氦燃烧问题,并在很短时间内就使演化程通过了几乎爆发式的快速演化阶段。亨耶方法使他能够模拟计算一颗恒星的演化,并顺利通过了以前无法通过的演化阶段!经过在帕萨迪纳逗留以后,我在 1962 年秋回到了慕尼黑。口袋中装有我对亨耶方法的加工品。
阿尔弗雷德·魏格特在这期间已经移居到慕尼黑,并在我们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工作。他和一位保险公司的女数学家埃米·霍夫迈斯特(Emmi Hofmeister)已经准备好和我一起用亨耶方法来塑造恒星模型。天体物理研究所(这期间它已由原来物理研究所中的天体物理部分变成了天体物理研究所)的计算条件一开始就很好,真是一切道路畅通。我们想模拟计算较大质量恒星从主序到红巨星区域的演化。对于这类恒星,只要当它们离开主序时,通常的方法就会失效。
1963 年 3 月,我们所选择的一颗质量为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不仅离开了主序而且远远地深入到红超巨星区域,开始了氦聚变为碳的反应。我们给伯克利的亨耶发去了一个电报:“亨耶方法已在慕尼黑工作,感谢你!”
在这些星期里,一颗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演化史诞生了。
内容节选自:《千亿个太阳》书中的原话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引用请标明出处,这是《千亿个太阳》书中的原话,不要未经允许就摘录转载成自己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