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星球有两大类,一种是恒星极其尸骸,一种是行星。
我们地球就是行星。行星是无法与恒星相比的,是不同性质的两种天体,也是比恒星小很多很多的天体。
我们地球质量只有太阳质量的0.0003%,太阳老大一颗星就占有了整个太阳系99.85%的质量。
所以说行星只是恒星形成时剩下的一点渣滓,在引力作用下才形成的,这话一点也不为过。
太阳系目前已知有八大行星,其中4颗为气态行星,4颗为类地行星。
气态行星就与木星类似,所以又叫类木行星,星体主要由气体分子组成。
太阳系4颗类木行星都比地球大,木星质量是地球的318倍,土星质量是地球的95倍,天王星质量是地球的15倍,海王星质量是地球的17倍。
类地行星又叫岩石行星,因为都是表面有一层岩石包裹,而且距离太阳相对较近,因此也叫内行星。
4颗类地行星地球是老大,金星其次,质量是地球的0.8倍;火星第三,质量只有地球的0.1,也就是十分之一;水星最小,质量只有地球的不到二十分之一。
我们太阳系除了八大行星,还有至少五六颗矮行星,近200余颗行星卫星,无数的小行星,这些都属于星球,都远远小于地球。
因此地球不但是类地行星里的老大,还大过所有的矮行星、卫星等较小天体。
这是太阳系的情况。
科学发现在太阳系以外,绝大部分恒星都存在着行星相伴,也就是说,所有的恒星形成时,都可能剩下了一点点渣滓,就会形成围绕着恒星旋转的行星天体。
既然是这样,就应该也存在气态行星和类地行星了,而且也还会有矮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存在,因此可以断定,宇宙中比地球小的行星天体应该是广泛存在的。
现在科学家们在通过望远镜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几千颗行星,但基本都是比地球大,甚至大很多倍的行星,气体行星更多。当然也有类地行星,甚至所谓宜居带行星。
现在科学界还没有或者极少发现比地球小的行星,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太阳系以外恒星行星形成的规律完全与太阳系不一样?
非也。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奇怪,这是由于人类观测水平还很弱很低的缘故。
人类目前就连距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都还无法直接观测看清楚,只能够通过望远镜看到一个光点,就更别说行星了。
现在科学界得到的行星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法:一是引力摄动法,二是凌日法。
所谓引力摄动法是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原理,如果这颗恒星周围有行星运行,其引力就一定会对恒星运行产生扰动,就会与没有行星的恒星运行完全不一样。因此可以根据恒星运行受到影响的大小和表现,测算出它周围有多少颗行星,有多大,距离多远。
所谓凌日法就是行星运行时,会定期的遮挡住恒星的部分光线,通过对恒星光度变化的研究和分析,就能够得出是不是有行星围绕着它运行,这颗行星的遮光面积有多大,再根据引力摄动计算的质量,就能够准确判断出其与恒星的距离了。
所以,现在这种观测方法虽然对我们吃瓜群众来说是很高大上的,但要摸清若干光年以远的情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因此迄今为止,小的行星当然就非常非常难观测到了。
但根据这些行星围绕着的恒星大小,以及恒星和行星形成的机制,可以判断,任何只要存在行星的恒星系统,都不可能只有一颗光秃秃的大行星相伴,一定还会有小行星或者卫星,以及众多的宇宙碎片和尘埃。
鉴于此,认为宇宙中存在着无法计数比地球小的天体存在。
奇点天文网 https://www.dprenvip.com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