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天文科普>宇宙中的行星为何难观测

宇宙中的行星为何难观测

热帖

宇宙中的行星为何难观测
众所周知,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的发现至今为止已花去几千年的时间。相对而言,天文上对行星的观测比恒星更困难,因为行星是靠反光而发亮的,这种光和恒星自身发出的光亮度相比要微弱的多,所以在远距离观测就困难得多。另外,行星不像恒星位置相对稳定,它是在绕恒星作快速自转和公转,由于角度的不同,反光量亦不同,常常会时隐时现,这就给观测又增加了难度。有的行星还包围着大气层,这又给侦探其表面带来另一层面纱。
对于远恒星的行星,观测就更加困难。这主要是由光学望远镜的分辨率不够。目前较好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可达 0.1 弧秒,而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棗比邻星的观测角直径才只有千分之几弧秒,所以很难用光学望远镜将远处恒星上的细节分开,也很难将它与周围可能有的暗弱星光的行星分开。因此要观测这恒星周围的行星,必须用间接方法(射电望远镜、红外观测等)来实现。还有一种是用“引力摄动”法发现恒星周围的行星。一般探测伴星都用这种方法。海王星的发现也是用这种方法。如果一颗恒星有周期性晃动,那么它很可能受某颗行星引力影响所至。同样道理,如果某颗恒星有周期晃动。它也可能是颗双星,其伴星很可能是一颗看不见的暗星。这样判断一颗晃动的恒星是有行星还是有伴星就更为困难了。比如,美国海洋天文台经过 10 多年的观测发现晃动的恒星棗港比斯布鲁 8 号有 12 年的晃动周期。因此,判定它周围有一颗看不见的类似几个木星大小的一颗暗伴星绕它运行,公转周期为 12 年。由于这颗暗星质量小于恒星质量下限,故它无法形成恒星而发光,故只能以伴星(或是一颗大行星)的方式运行。
此外,用红外天文卫星和射电望远望可捕捉到远恒星周围行星的踪影,但并非一般技术那样容易。往往还必须配用射电谱线或分析仪才能完成。在射电望远镜后端配上频谱分析仪可将行星运行速度(最低达 1 公里/秒)分辨出来。这种方法也可将彗星与行星区分开来。因为有些“类彗小行星”是很难区分的。

奇点天文网 https://www.dprenvip.com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给TA充能
共{{data.count}}人
人已充能
天文科普

脉冲星是微小天体

2020-10-9 19:43:21

天文科普

木星及其卫星

2020-10-9 20:31:1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