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天文科普>小行星你从那里来?

小行星你从那里来?

热帖

小行星你从那里来?
1994 年,日本天文学家发现了两颗小行星,国际编号为 6741、6742。经日本著名天文学家藤井旭等推荐,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发布,将 6741 号小行星命名为李元星,6742 号小行星命名为卞德培星,以表彰我国这两位科普作家对科学普及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近来常看到小行星这个字眼,读到小行星的消息,谈到小行星的问题。请问青年朋友们,你知道小行星是什么?它从那里来,又到哪里去?我们在星空中能找到它们吗?
大约在二百年以前,人们还不知道有小行星,只是根据大行星排列的规律,好像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应有一颗行星,但是人们始终没有发现它。 1801 年的新年之夜,第一颗小行星被发现了。虽然它也是绕着太阳运转的,但是比起大行星来,它太小了,比地球的卫星月球还小,所以把它叫做小行星,并且用希腊神话中的 ceres(谷神)给它起了名字,叫它谷神星。往后小行星发现的越来越多,就按照发现的先后次序给它们编号,都有一个专门的名字。
热闹的小行星世界
成千上万的小行星,大多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如同大大小小的一座座山,一块块的巨石,绕着太阳公转。它们无名无姓,它们不声不响,静悄悄的成群的在各自的轨道上运动着。偶然也有出轨的行动,有的被靠近它的大行星吸引,掉到大行星上去;有的互相碰撞,同归于尽。但是这些现象,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因为它们太远,太小,人眼是看不见的。
怎样去发现,又怎样给小行星命名呢?
绝大多数的小行星要用天文望远镜对星空拍照才有可能从众多的星点中发现到它们。如果我们从星空照片中发现有一短条微弱的光痕,那可能就是小行星了(有时也可能是微暗的彗星)。这线条就小行星走动的痕迹,用专门的仪器和方法是可以发现它们的。一次观测是不够的,还要多次测定它们的星空座标,然后计算它们的轨道,并且还要至少得到 3 个以上不同年代的国际观测证实,精确计算轨道后,得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的确认才能给这颗小行星以永久编号。
根据国际规定,小行星的发现者拥有对它的命名权。起初小行星多半是用希腊神话中的神的名字来命名,如 1 号小行星叫“谷神星”、2 号叫“智神星”、3号叫“婚神星”、4 号叫“灶神星”、1862 号叫“太阳神”、2063 号叫“酒神星”等等,后来就广泛应用别的地名、人名命名了。它们当中有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对于政治家和军事家,一般不作为小行星命名的对象。
我国的小行星工作
70  年前,我国的张钰哲当时还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天文学,1928 年他在该校的叶凯士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并且把他命名为“中华(CHINA)星”是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从此在张钰哲的主持下,中国的小行星工作有了相当的发展,这当然是在新中国诞生以后的事。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从 50 年代以来,发现了大量的小行星,并且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有一百多颗,其中已经用我国人名地名命名的有七十多颗。如北京(2045)、上海(2179)  张衡(1802)、祖冲之(1888),一行(1972)、郭守敬(2012)、沈括(2027)等。用中国现代科学家命名的有王绶(王官)
(3171)、叶叔华(3241)、戴文赛(3405)、周光召
(3462)等。
为了表彰我国天文学家在小行星工作上的贡献,美国天文台把他们发现的小行星 2051 号命名为张钰哲、4760 号命名为张家祥。
从 1995 年以来,北京天文台用现代电子技术开展了 CCD 小行星巡天观测取得很大进展,由陈建生院士领导,由朱进主持的这项工作已发现了近两千颗小行星,以获得有 26 颗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的命名权。第一颗被命名的就是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 100 周年而把 7072 号小行星命名为“京大学星”
研究小行星的意义
小行星在太阳系中已经运行了四十多亿年,由于它们的质量很小,不会像地球那样曾经发生过的沧海桑田的重大变质过程,因此保留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状态,对于研究太阳系的起源有重大价值。通过对小行星轨道研究,也有助于测定一些天文基本数据和对太阳系演化的研究。未来还可能到某些小行星上发现新的矿藏,或者也可能作为飞往别的行星的中间站。
比较接近地球的小行星,对地球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就像 1994 年彗星撞木星那样,地球也可能被小行星碰撞而发生巨大的灾难。因此密切关注接近地球的小行星而且采取有效的对策,保护地球的安全已成为科学的重大课题。现在全世界已经在联合行动,我国也已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

奇点天文网 https://www.dprenvip.com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给TA充能
共{{data.count}}人
人已充能
天文科普

古代日食

2020-10-9 1:05:22

天文科普

较大质量恒星的演化史

2020-10-9 1:25:1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