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天文科普>“白矮星”是什么?

“白矮星”是什么?

热帖

“白矮星”是什么?
一旦一颗红色巨星形成了,使之生存的各种聚变能中的绝大部分也就消失了,而且自此以后,聚变能消失的速度还要加快,照此下去,最多几百年后,它也就不能继续抗衡万有引力的聚集作用了。
如果我们把问题考虑得简单些,就会发现上述观点是正确的。因为,若红色巨星存在的时间过长,那么它们将因自己的体积庞大而塞满整个宇宙,使宇宙的空间变得很小。虽然宇宙中存在着的星体,最终都将经过红色巨星的温变过程,但事实上,天空中的红色巨星并不多,这就是说红巨星经短暂时间间隔后就要消失(作为红色巨星,也只能如此)。
当一颗红色巨星不再具有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时,它就要塌陷。其结果不会形成“主星系”中的那种星体,而是形成一种罕见的矮星。天文学家们早在研究星体的短时间演变的现象时,甚至是在红色巨星发现之前,就意识到矮星的存在。
1844 年,F.W.贝斯,这位最先公布了一颗星体实际距离的天文学家,潜心研究了天狼星的运动。通常情况下,星体是沿着一条路径有规律地缓慢移动的。但天狼星不是这样,贝斯发现它的运动形式呈波浪状的。贝斯认真思考了这种现象,最后得出结论,只有用一种我们知道的力量,才可能把它拉出原始运行的轨道,这种力量必然是另一星体的万有引力。假定天狼星不是单一的星体,而是一个“双星”,那么和天狼星一起在天空中运行的还有一个伴星。而且,在它们共同运行时,它们彼此间也绕着一个公共的中心运动。但只是这个中心穿越空间时画出了一个条直线。天狼星有时在中心的这一侧,它的伴星在另一侧。由于环绕的运动,使它们经过一段时间后交换了位置。天狼星和它的伴星绕公共中心一周的时间是 50 年,天狼星的质量为它的伴星质量的 2.5 倍,天狼星本身的运动轨道是呈起伏状的。
那么,贝斯为什么没有发现天狼星的伴星呢?符合逻辑的解释是:这颗星是一个“烧坏了”的星体。当时,人们还不清楚这颗星能量的来源,尽管如此,贝斯仍认为这是一颗能量耗尽了的星体,这个星体很暗、很冷,不过,它原来肯定也是绕中心旋转的。人们称它为“黑色伴星”。后来,贝斯发现 Procgn 星也有一个类似的黑色伴星。
随后,美国天文学家奥烈安·格利汉姆克拉克考察一个新型望远镜的性能时,发现在天狼星的旁边有一丝很暗很暗的光点。起初,他以为望远镜上有裂缝,可是,进一步研究后,他认为看到了一颗暗星。事实上,他发现的这颗星是天狼星的黑色伴星,此星的亮度是 7.1 级。如果不用望远镜,它发出的光根本不能用肉眼看到,它的亮度只有天狼星亮度的 1/8000。但是,这颗星并不冰冷,也不黑暗,我们称它为“暗伴星”,更准确地说,它称为“天狼星 B”,而天狼星本身称为“天狼星 A”。
现在让我们研究一下“天狼星 B”。从它对“天狼星 A”产生的作用力来看,它的质量一定与太阳相当,但它的亮度又只有太阳的 1/130,或多一点。
几十年后,我们研究了质量和亮度的关系,于是产生了一种疑问,即质量与太阳相当的星体,本应该有与太阳相同的亮度,可是为什么“天狼星 B”就例外呢?这个问题在 20 世纪早期还无法理解,而且当时也还 没有引起天文学家们更多的注意。
让天文学家深感困惑的是:假定“天狼星 B”的光亮确比太阳弱,它的表面温度就应该低一些,而且应放出红光。事实却相反,它闪烁的光如同“天狼星 A”一样,是白光。若能得到“天狼星 B”的光谱,我们就可根据色谱和暗线的分布情况,确定出它的表面温度。
1915 年,W.S.阿达姆斯首先探测到了金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他费尽周折地得到了“天狼星 B”的光谱,其结果令人吃惊,因为该结果表明“天狼星 B”的表面温度为 1 万℃,这个温度与“天狼星 A”表面的温度一样高,而且高于太阳的温度。
这就是说:在单位面积上,由“天狼星 B”表面放射出去的光比太阳表面放射出去的光多得多。那么,为什么“天狼星 B”射出去的光亮比太阳少得多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天狼星的表面很小,即它是一个“矮星”,并且是一个非常小的矮星。于是,我们发现了一个“白热族”,由于非常小则称之为“白矮星”。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天狼星 B”的直径只有 1.11 万公里,它比地球小,但它有着与太阳同等的质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万有引力迫使“天狼星 A”移出它原有的运行轨道。那么,一个与太阳同质量的星体又是如何挤进行星的行列中呢?
我们对“天狼星 B”的星体密度进行了推算,其值大约是 3300 万克/立方厘米,相当于元素饿的密度的 150 万倍,而饿是我们所知的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质。此外,“天狼星 B”上的重力是地球重力的 46.2 万倍。
阿达姆斯的研究成果问世之前,上述数字被认为是荒谬的,因而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当时的人坚信任何物质的密度都不可能那么高,即使把饿放在强大的压力下,也不可能使它的体积减小一点。就在阿达姆斯的发现公布以前,卢瑟福就指出,原子是由中心核子组成,它是一种极小的微粒,实际上它包含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在星体的核上若施加高温和高压,星体上的原子就要破裂,原子核内的核物质就可以自由移动。我们把这种裂变的原子称做“衰变物质”。
太阳系里只有原子核心是衰变物质,而白矮星上全都是衰变物质。当一颗红色巨星塌陷成一颗白矮星时,它外层空间中包含的氢就被吸散而离开星体了,最终消失在了外层空间。在白矮星形成的那段时间里,常被一层气体包围着,星球周边气体吸收到的光比核心部分吸收到的光要多,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行星状的星云”,因为,此时星体周围的气体占据了行星运行的轨道。
一旦一颗白矮星形成后,它的能量消耗就将极其缓慢,以至于达到冷却状态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我们认为:任何一颗白矮星都不可能有活到它完全黯淡下来之时。宇宙中大约有 30 亿个白矮星。因为过于昏暗,我们只能看到离我们较近的一些白矮星。

奇点天文网 https://www.dprenvip.com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给TA充能
共{{data.count}}人
人已充能
其他热门天文科普

离地球最远的星系

2020-10-6 9:59:18

其他热门天文科普

史前太空地图怎么来的?或是外星人掌握太空拍摄技术

2020-10-6 10:18:3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