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天文爱好者》1994年第五期。作者小溪)
驰名中外的北京古观象台及所存八架珍贵铜制古仪器使所有来访者流连忘返,赞叹不已,其实古观象台还有两架铜制仪器,即折半天体仪和小地平经纬仪,它们的历史鲜为人知。
大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古观象台遭到了野蛮的洗劫,这帮帝国主义强盗早就对古观象台所存的珍贵古仪器垂涎三尺,经八国联军总司令兼德国统帅瓦德西与法国统领徐锡仑秘密商谈后,于1900年12月2日,在光天化日之下强行将这些古仪器拆散,分别运到德法两国的驻华使馆内,德国掠得天体仪、纪限仪、玑衡抚辰仪、地平经仪和仿宋元浑仪;法国掠得地平经纬仪、象限仪、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和仿元简仪。至此北京古观象台已无观天仪器,到处一片荒夷,只剩下一面“向风旗”。这正是“庚子国变,衙署焚毁,仪器荡然”。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我国的天文工作者并没有坐等观望,就此中断天文工作,而是积极筹措资金,准备另制新仪,继续从事天文观测,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十一月,钦天监官员奏请朝廷,请求拨款制作新仪器,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冬季终于制成了折半天体仪和小地平经纬仪各一架,这两架仪器的大小均为原先仪器的一半,观测精度也比原先的仪器略有下降,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为不中断在古观象台延续了几百年的天文观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在古观象台院内紫微殿东北隅还矗立着光绪三十一年先人们所立的一块石碑,虽然历经风雨剥蚀,碑体有所风化,但上面的碑文还清晰可见,在石碑的正面详细地记载了因庚子国变而制折半天体仪和小地平经纬仪,以使古观象台的规模得以粗具旧观,天文观测得以延续的重要史实。在石碑的背面则列出了修造仪器所用的各类款项和银两,它作为历史的物证,默默地诉说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的烽火即将燃起,为了保护古仪器不再蒙难,根据国民政府的命令,将折半天体仪和小地平经纬仪等仪器运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目前正值改革开放的年代,国泰民安,文物保护工作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若能将折半天体仪和小地平经纬仪完璧归赵,与古观象台所存八架铜制古仪交相辉映,与紫微殿东北隅的石碑遥相呼应,对于全面、完整地反映历史上这一特定时期天文工作的真实面貌,以及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都将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人们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科学的探讨与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所以我在我的工作里面寻得了快乐。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学科学是一口气也松不得的;科学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
真正的科学不知道同情;也不知道厌恶;它的惟一目的就是真理。
科学决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本写完了的书。每一项重大成就都会带来新的问题。任何一个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出现新的严重的困难。
科学家不创造任何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现成的隐藏着的真实;艺术家创造真实的类似物。
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一分时间;一分成果。对科学工作者来说;就不是一天八小时;而是寸阴必珍;寸阳必争。
任何人都承认实验是科学之母;这是确定不移的真理;谁也不会否认。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一分时间;一分成果。对科学工作者来说;就不是一天八小时;而是寸阴必珍;寸阳必争。
在科学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别的东西。
感谢科学;它不仅使生活充满快乐与欢欣;并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
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