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最亮的恒星通常寿命最短,它们在几百万年内消耗掉氢,然后爆炸成耀眼的超新星,其核心会坍缩成中子星或黑洞,这些小而暗的天体就如宇宙墓地散落在银河系之中。 它们都很难被发现,因为中子星的直径约15公里,除非它的磁极对准我们成为脉冲星,否则是非常难被看到的。 恒星级黑洞更小,而且不会发光,通常是在它们吃掉伴星成为微类星体时,或在它们经过我们和更遥远的恒星之间,透过重力微透镜效应才被看到。
天文学家目前尚未观察到足够多的中子星或黑洞来绘制它们的分布图,澳洲悉尼大学的团队分析当前银河系中恒星的分布,并模拟恒星残骸如何被恒星相互作用拉扯和偏转。 团队认为这些恒星残骸通常比银河系的现有恒星更老,因此它们有更多时间移动到新的轨道路径。 团队发现这些恒星残骸分布在比可见银河系厚三倍的平面上,更令人惊讶是约有三分之一的恒星残骸正在从银河系弹出。 在模型中,约三分之一的恒星残骸经历了一次近距离的恒星相遇,使它们的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最终将摆脱银河系的引力,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银河系将逐渐失去质量。 这出乎天文学家意料之外,先前知道像球状星团可以蒸发,但银河系的质量要大得多,预期蒸发量会很小。
该模型还有另一个讶异之处,这些恒星残骸相当均匀地分布在整个银河系中,大多数恒星在距离一百光年内就会有恒星残骸。 对太阳而言,最近的恒星残骸可能就在65光年之处,但我们却不知道它。 天文学家预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巡天天文台上线,例如薇拉·鲁宾天文台,将可以捕捉到足够多的微重力透镜事件,并发现这些恒星残骸的位置,最终了解它们分布现象。 相关研究成果将发表于《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期刊上。 (编译/赵瑞青)
中子星和恒星质量黑洞的大小图说:中子星和恒星质量黑洞的大小。 图片来源:Todd Thomps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资料来源:UNIVERSE TODAY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在科学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别的东西。
科学的探讨与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所以我在我的工作里面寻得了快乐。
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
智慧不属于恶毒的心灵;没有良心的科学只是灵魂的毁灭。
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
科学家不创造任何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现成的隐藏着的真实;艺术家创造真实的类似物。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
任何人都承认实验是科学之母;这是确定不移的真理;谁也不会否认。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正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科学的真理必将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广泛传播;无往而不胜。
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
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的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我的神秘的桎梏。
在科学思维中常常伴着诗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想象过程。